一年换胎十只,一月保养两次…公车为何如此“娇贵”?
一个轮胎一般八万公里左右报废,就按最安全的标准,四万公里,这车一年要跑够四十万公里才对。一年四十万,平均到一天要一千多公里,每小时要一百多公里!而且一刻都不能停!如果大家感觉做不到的话,那就是这些配件被吃掉了或者***了!!
八、九十年代我在国企工作,曾经分管过车队。其中一辆解放牌小货车全年行驶不到3万公里,换了9个轮胎。那时年轻气盛,非得查个水落石出,结果证实十多个司机都在定点修理厂吃回扣,得罪了一大批。一叶知秋,这也许就是大多国企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以现在的眼光回看当年大刀阔斧的公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暨为国家机关节约了大笔的养车开支,又杜绝了公车私用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而为何要实行公车改革?其诱因就是题主所说的如此娇贵的公车背后暗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公务用车承载着一个单位、部门的工作出行需求,他不像私家车,开到单位就放在那直到下班才开走。一般情况下,一个十几人的单位配备两三辆公车就算多的了,而太多的人需要公车办公务出行,必然导致其使用频率的激增,里程数每年有的甚至可以到十几万公里,这基本上是一辆私家车十年的里程数了。短时间内跑的多,必然需要大幅度缩短保养周期,而轮胎等易损零部件也肯定要提前更换,一年换胎十个,一月保养两次不足为奇。
第二,公车维护利益链导致养车频率激增。
在公车改革之前,车辆保养维修是某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重要渠道。由于公车维修是公家报销,要是车坏了或车辆保养,自然由公车司机自行到修理厂修理,修理费用实报实销。于是汽修厂与公车司机达成了某种利益默契,不管车辆坏没坏,是否需要维修或保养,全凭司机一句话。只要维修方拿着单子,就可到驾驶人所在单位财务报销。这样一来,公车司机与修理厂便形成了生意上的利益链。
总之,公车改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利国利民的举措,也让公务车娇贵不起来。
15年我提车后给车子贴膜买坐垫,我们下属单位的一个司机也刚好去了那个店里换坐垫,拿了和我同款的,我的450,他的1200,老板问他要不要发票,要***1600,我全车贴膜,加坐垫才花了1100,他的一套坐垫要1600,司机公益性岗位,一个月工资一千多,抽的都是硬中华,钱从哪里来?
一帮键盘反腐斗士,现在的领导那么容易当吗?就你们嘴里说说,键盘打打,就抓到贪官惩恶扬善了?他们有必要为了几个轮胎,冒被曝光的风险,丢乌纱帽?国庆节让你们放***,给你们看阅兵,你们一个个的祖国真伟大,祖国真牛逼,我爱祖国!一回头,一个个的喷子,对国家的官员一个骂的比一个难听,翻脸比翻书还快。你们这种人对国家除了会喷,还有什么狗屁贡献?要爱国就好好爱,国家不蠢,快2020年了,还找酒囊饭袋来做你们领导?***10年20年前喷到现在,还在喷,活该我们国家还是被外国欺负,就一个嘴炮国,喷子国,真打起来你们倒是上去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