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有人说最后得天下的却是司马懿呢?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后期魏、蜀、吴三国中,吴安于现状蜀疲于战争,军事实力下降。
魏占据中原,物资丰富,人民开化,经济强,人才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啊了。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司马懿没能得到天下,他的儿子司马昭也没有得到天下,得了天下的是孙子司马炎。
司马懿最大的贡献是成功的***了部分曹操的人生经历,把曹家后代当成了掌上玩物,然后等时机成熟了之后让自己的后代可以取而代之,司马懿也是个老谋深算之一,虽然最终司马家得了天下,但却不是司马懿亲手干的,他只是打了基础而已。
这个问题没问明确。应该这样问:曹操、刘备、孙权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最后得天下的却是司马懿!司马懿父子最后能得曹魏***,进而消灭蜀、吴两国统一全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了三国鼎立后期蜀、吴两国随着诸葛亮、陆逊等一批骨干大臣的去世已经没有和魏国相抗衡的人才,加上蜀国的末代国君刘禅后期宠信宦官黄皓、朝廷大权旁落,忠臣得到排斥。吴国的后期国君孙皓贪恋酒色、昏庸残暴、奢杀无度。导致最后江山异手的结局。
三国归晋原因很多,在下略归讷如下
一寿命:曹操刘备孙权死了,曹丕曹真诸葛亮鲁肃陆逊也死了,能过招的对手全死了,寿命不长。都没活过天天练五禽戏懂养生的司马懿
二子孙:刘备的儿孑大家都知道扶不起的阿斗——无能。蜀国自败。孙权在位太长也没有培养好下一代。吴国自败。曹操的儿子优秀的有曹植曹冲曹熊个个都是人中豪杰,可懂手段的曹丕上位当了魏王,却死的早,曹丕在时尚可让司马懿震慑,丕死后曹氏能力完败于司马氏,懿之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承父志。魏国权力实归司马氏。
什么叫有人说?最后得天下的,不就是司马懿的家族麽?
其实说三国时期,这个说法也存在争议,我们是因为陈寿的《三国志》,才习惯性的将魏蜀吴这段时期称作三国,但是从正史来讲,是没有一个叫做三国的朝代和时期,都是称作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