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待遇?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当时的政治地位开始。
此时曹操贵为魏王加封九锡,同时己开府。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开府和九锡: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九锡(cì,通“赐”)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开府又什么呢?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记》:“开府之日,***自以为掾属。” 开府治事。开府,就是建立府署,自辟僚属,也就是建立属于官员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办事机构和官僚体系。
曹操己位极人臣,汉献帝己经没有什么可封给他了,只能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已经是古代帝王给予大臣的最高一种特殊礼遇。
(欢迎关注:历史爱好者闲聊可交友)
谢邀,“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好几次。一次是董卓自封为相国时,一次是曹操击败马超收复西北后回朝时,再一次是司马师立新君曹髦时。这三次都是大臣权倾朝野,可以从情景中看出,这是一种位极人臣的极高待遇。
操班师回都。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诏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相萧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
✔“入朝不趋”。 古代臣子入朝必须小跑以示对帝王的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大臣可以正常自然行走,但也不是可以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走,当然董卓这种粗犷的汉子另算。
✔“赞拜不名”。古时大臣朝见皇帝时,旁边的司仪官要报出大臣的官衔和名字,赞拜不名就是可以不喊名字。
古时的称呼时很讲究的,上级对下级可以直呼名字,比如曹操下命令时可以直接喊“曹仁”,但是当以平辈相处时就得称他的字,比如曹仁字子孝,曹操私下以平辈相处时可以称呼“子孝”。而对尊敬的人要称呼官衔和一些代表其高贵身份的称呼,比如“曹丞相”“刘皇叔”。
✔“剑履上殿”。古代大臣上朝要脱掉鞋子、取下佩剑表示对帝王的尊敬,剑履上殿就是可以穿鞋子佩剑入宫殿。
古时见面的礼仪中,地位低下者见地位高的人要赤脚,以示尊敬,相差没有太大的人也可以穿上袜子略有表示。就比如我们跟人握手时一般要把手套取下来,打招呼时也要把帽子取下来,见面时要把墨镜摘下来,听人说话时要把耳机摘下来一样。(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做到这样?)佩剑入宫就更不要说了,也是极高的优遇。
总之这样的待遇代表着皇帝赋予臣子极高的权利和荣誉,历史上能享受这种待遇的每个朝代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深入浅出说历史,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首先名词解释:
1、入朝不趋:趋是小步快走的意思,表示对皇帝的恭敬。入朝不趋的意思就是上朝面见皇帝的时侯,不用小步快走的表示恭敬。
2、赞拜不名:名是姓名的意思。赞拜不名的意思就是面见皇帝时,礼仪官只称呼大臣的官职,不叫名字,以示尊敬。
3、剑履上殿:剑是宝剑,履是鞋子。剑履上殿的意思就是可以佩戴宝剑、穿着鞋子上殿见皇帝。
拥有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大臣,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相反一般的大臣,或者说绝大部分大臣是没有这种待遇,这种待遇是谁给的呢?只能是皇帝,这里有两种情况:
1、皇帝是明君,能掌握朝政。这时皇帝给大臣这种待遇是出自皇帝本意,这是皇帝对于功劳特别大的大臣一种特殊待遇,是皇帝为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如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
2、皇帝不能掌握朝政,或者皇帝是傀儡。这个时侯大臣获得这种待遇基本上不是皇帝的本意,是大臣通过威逼或其它非常规手段,以皇帝的名义下旨给的待遇,如东汉末年的曹操。
回到问题来,曹操为何要获得这种待遇?
这种特殊礼遇,不止曹操有,董卓、司马懿、曹真、也有,能有这样的特权就不可能是寻常臣子,要么皇帝爱的不行,要么获此殊荣的就必定是个非常强势的权臣。
赞拜不名
按照当时的礼仪,臣子觐见皇上的时候,司仪官会称呼:职位+姓名。
曹操无特权则:“武平侯、丞相、领冀州牧曹操,参见皇上”
曹操有特权则:“武平侯、丞相、领冀州牧——,参见皇上”
不报出性命意味着什么呢:尊重。古时候只有上司或长辈才能直呼其名,在打招呼方面,君主变相的降低了些姿态,同时也捧高了拥有这项特殊礼遇的人,以示看重。
入朝不趋
趋(趨)cù古同“促”,催促;急速。小步快走,以此表示对君主的恭敬。入朝不趋就是说你不必那么急,正常走路就可以了您呐。可不是大摇大摆地走,可以受宠,可不能犯浑,自取祸端。
剑履上殿
穿鞋、佩剑上殿。卑者见尊者一定要脱鞋,地位高的能还配穿双袜子,地位低的就只能光着脚丫了。古礼,武器是不能带进宫殿的,进宫门之前就要把配剑解下来交给侍卫。
曹操的形象
曹操穿着暖和的袜子,高档鞋子,腰间斜挎着倚天剑,大摇大摆就上殿面君了。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三种待遇是给予个别大臣的,这三项特权,一般的大臣是没有的。获得这些特权的,要么是皇帝特别宠爱的人,要么是权臣,比如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王导、恒温、尔朱荣、高欢、宇文泰、李渊、朱温、郭子仪等。
先来看看这三项特权是什么意思。
赞拜不名。古代臣子要求见皇上,需要先在宫门外等候,司仪官报告皇上“丞相曹操求见!”皇上同意后,司仪再喊:“宣曹操觐见!”但是享受“赞拜不名”的特权就不一样了,皇上无需直接喊董卓名字,只报官衔,表示皇帝对董卓这个大臣非常尊重。古代极重礼仪,直接喊人名字非常不礼貌,一般喊官衔或者字(比如喊曹操“孟德兄”),但是皇帝对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喊名字。
入朝不趋。古代大臣拜见皇上,不能直起腰大摇大摆走路,只能弯着腰小步快走,这个动作就叫做“趋”。享受“入朝不趋”特权后,就可以直起腰正常走路,但并不是允许他大摇大摆、目中无人。
剑履上殿。古代大臣进宫或者拜见长者,不仅要小步快走,还得脱掉鞋子、更不准携带兵器。脱掉鞋去拜见,地位高一些的穿袜子、地位低的只能赤脚(称为“跣足”)。
可以想象曹操的待遇,走到宫门口,直接进去了,也不脱鞋,腰里还挂着剑。
一般或者这种特权的大臣,都有篡逆之心了。他们不仅个人享有这些特权,而且在官位上已经达到极限。比如曹操,封魏王,是汉末唯一的异姓王;然后加九锡,享受的仪仗跟天子一样;另外,他的官位、特权可以世袭。这些特权加起来就很清楚了,曹操就是事实上的皇帝,就差一个称号了。所以,曹操加九锡以后,荀彧等汉朝忠臣就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