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拜诸葛亮为军师,历史会怎样?
三国曹操拜诸葛亮为军师,天下会怎样?曹操是什么人物,是胸有大志的英豪,胆大,胸有成竹,爱才爱将如命,为了什么?为了天下称雄!他谋土众多!就算当时拜了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也就会与徐庶等谋士一样而失去了原三国古书的精彩了,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孔明何等心也,忠心保家为民之良谋士。他进言虽在曹手下为谋也不会听信其言。曹是不择手段的狠心决定了的,他杀错人也不认错,又有哪个谋士敢言。志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也只是争论不休。况且曹听他人言,而自己早己决定好了的。可惜曹操汉拜孔明为军师,要不然就不会这么历史有名了,。总之三国战争是正与反的战争,曹出了名的奸雄。出三国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造的,三国必出。
从《三国演义》的道义上讲,曹操生性奸佞雄霸不会去拜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称"卧龙先生"。原本是世外高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书,洞察天下大事。但欲修道养身,隐居修悟,无心涉世凡尘。
刘备手下"谋士"徐遮,因曹操用计虏走其母,要到曹营"孝亲"而离开,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刘备诚意相邀,"三顾茅庐",又赞赏诸葛亮的"隆中对"。使诸葛亮感到遇到″知己",又兼顾刘备汉室正统,匡扶汉室江山大业,才肯追随刘备出山,治国平天下。
"士为知己者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有句戏词表达内心世界:恨徐遮把我引荐,卧龙岗休失了一尊”神仙"。
诸葛亮认为曹操是窃国奸臣,为"汉贼",即使曹操也"三顾"″四顾",纵然打死也不会随他。
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古代的读书人自命清高,整日里幻想着有大人物请出八抬大轿请自己出山,然后自己挂帅封爵,运筹帷幄,辅佐明主一统江山……这是做梦呢。当年姜子牙到了齐国封地,传召封地上几个有点知名度的所谓“名士高人”。来了就给官,不来?那么不好意思,拉出去砍了,我自己的封地不允许存在不遵从我号令的人,违逆我的人只有死。
历史会改写,估计是早就三国统一,则没有了三国之争。魏蜀之间的斗争。事实上就是诸葛亮和曹操及其子孙后代的一种争斗夺取天下之争。他俩统一了,诸葛亮和曹操及司马懿都是那个时代智谋超群的人才,两虎相争必有一败。两虎相容则天下可定,势不可挡,统一之势无人可抵。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才延续了蜀汉王朝的寿命,没有了诸葛亮这个蜀顶梁柱。蜀汉必然灭亡。如果曹操早早收编了刘备,魏国早就统一了三国。强强合作,天下无敌。
如果诸葛亮在曹操身边,先把赤壁之战这样的大事情给摆平,不让曹操有损失,又通过长江制衡着东吴发展,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时期的事情了,刘备可能也就只能乖乖的东奔西走了,又或者是提早进入益州,但肯定不是去夺天下,而是去投靠,完全的投靠,当时除了东吴,就是益州合适了,也算是亲戚,以刘备的性格,肯定最后会拉下面子投奔过去的。
当曹操跟诸葛亮搞定西凉,搞定了汉中之后,这时候东吴还是那个东吴,而曹操则是几乎掌控天下的曹操了。
而刘备在益州肯定也是郁郁寡欢,因为刘璋不是胸怀大志的人,他肯定也不会对外扩张。
在当时的局势里,如果你不扩张,就意味着随时被吞掉,因为敌人的实力正在不断的增长。
诸葛亮还在隆中,就已经把益州,荆州这几个地方当做天下大势的关键之地,他自然不会让曹操放过这些地方,拿下西凉这个后花园,再去突破益州,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突破汉中,直取成都,大军如水银泻地,根本就无法抵挡。
诸葛亮不只是军事专家,而且还是一个政务专家,他在刘备阵营,特别是后期,主要的作用是在政务处理上,把刘备集团治理的井井有条,如果说刘备能够在蜀中壮大势力最大的作用是谁,肯定是诸葛亮,特别是在国家的治理上。
但毕竟当时益州虽然土地肥沃,但却有欠开发,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甚至连农耕工具都没有,也是诸葛亮他们教他们怎么做,才真正把农耕发展起来。
如果诸葛亮在曹操阵营,以曹操所占的那些地方,再加上诸葛亮的治理手腕,不出十年,估计国力也是可以翻几番。
恐怕到时候东吴也只是诸葛亮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解决了,毕竟国力在那,谁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