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想扶汉?
三国时候曹操扶持汉室是***,主要是挾天子以令诸候。下面我具体谈一下。
曹操是三国时候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三国时候魏国创立者,曹操手下谋士成群,将军如云。曹操有宏图大志,把统一中国作为一生的追求。
曹操接受谋士建议,把汉献帝刘协弄得手中,曹操先后还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刘协,其中一个女儿还是皇后,这样曹操以丞相,岳父,国丈身份挟天子以令诸候,取得政治上优势,如果下面诸候臣服就不武力攻打,不臣服就用军队攻打。
因此,曹操把汉献帝弄到手中,不是为了帮助汉室,而是为了自己对付蜀国,吴国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其实曹操前期是不是要扶汗,并不重要。随着实力势力的发展,曹操就算想扶汗也不可能了。因为韩信,霍光便是前车之鉴。韩信虽然军事才能厉害,但对比当时曹操在当时的地位相比差距太大,否则韩信也不会起的那么憋屈了,明明刘邦都说了,没有杀韩信的刀,韩信还是被装在袋子里,用竹竿痛死了。霍光呢,扶植汉武帝的儿子太子刘据的嫡孙刘病已(汉宣帝)登上皇位,结果死后被满门抄斩,鞭尸。曹操当时大势已成,至少可以三分天下。他脑残吗,去继续效忠大汉刘氏皇朝,然后生死操于人手,冒着被诛灭九族的危险。所以哪怕有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其忠于汉室)的坚决反对。曹操也是置之不理的。毕竟一个“吾之子房”与曹操的满门老小后代子孙相比,那也是微不足道的。
扶汉和篡汉其实都无所谓,除了荀彧这种人外,没什么人关心。但这却是一个借口,一个口号,一种信号,一场变革。
看曹丕篡汉如何?没如何!所以人们真正关心的不是谁当天子,而是谁当利益阶级。所谓利益阶级,古今都有一个字形容“臣”。到底是士族继续当“臣”还是曹操那种唯才是举的人当“臣”?这要先问问士族。曹操没问,也不想问,但他知道没经过士族同意称帝,结局就会像杨广一样(穿越了?)。
何为士族?祖传读书人。读的什么书?儒家圣贤书。杨广做出了曹操想,但不敢做的事情,科举。所以隋朝亡了,所以唐朝盛了。但科举出的人,还是读书人,还是读儒家圣贤书的儒生,唯一的区别就是不怎么祖传了。所以历史依然没有进步,所以才有一八四〇的出现,所以……跑题了
其实曹操如果妥协,称帝很简单,但他没有!曹操有曹操的底线,也许他知道有些事不可为,他允许自己的后代妥协,但他自己绝不妥协。他也许真的遇见了未来,也许真的知道杨广的下场。他不希望华夏在自己的手里走向衰落,哪怕在自己后代手里变质呢……
如果刘秀穿越到三国时期遇见曹操,他们俩谁更厉害?刘秀是否能战胜曹操?
呃,曹操虽然够优秀,可是还在凡人的范畴。而号称大魔法师,天命之子,能干倒穿越者王莽的刘秀,堪称开了挂的存在,这家伙就不是人,曹操怎么和他比,就仿佛不在一个位面一样。我们今天看刘秀的历史,都是在看他一路开挂。
如果刘秀穿越到三国遇见曹操,真正的神仙降临,东汉的老祖宗,曹操哪敢仰视,屈膝下跪,面如死灰。刘秀到三国不算穿越吧,是直接降临,公元前6年出生的光武帝刘秀,到214年曹操称王时刚好220岁,第八代子孙刘协受权臣欺凌,也该管一管了。从开国到汉末还是刘秀的管理范畴,就是曹操的祖上七八代见了刘秀都得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俯首帖耳,老祖宗到来谁敢不听,谁敢不尊。只要刘秀振臂一呼,山摇地动,天下诸侯豪杰臣民百姓无不听命,曹操就像菜园里一根杂草,伸指掐断。刘秀到三国,曹操只能唯唯喏喏,否则小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