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是如何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取代汉朝的?
所谓“借壳上市”,是一个金融术语,指一家母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在上市之后,该壳公司通常会被改名。曹魏代汉就能够看成一次成功的借壳上市。面对东汉这家已经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曹丕不断买入公司股权,架空公司老总。当曹魏集团能够顺势上位之后,东汉这家公司就可以关门歇业了。
经过黄巾起义的致命打击,东汉这家百年老店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诸侯豪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一代枭雄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把汉献帝把持在自己的手里。作为大汉丞相,曹操掌握着东汉最高权力,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想让曹氏集团直接上市的,但是在当时大士族的反对下,曹操还是没有踏出着最后一步。当时曹操自封魏王,将治所设立在邺城,此时东汉的行政中心实际上是在邺城,全国的军政律令均出自邺城,东汉的***威严down到了谷底。
此时的曹操已经加九锡。古代的“加九锡”是指皇权之下最高权力者的象征,是权臣篡权夺位的必要准备的意思。前一位加九锡的权臣就是灭亡西汉的王莽。当曹操“勉强”接受皇帝“强加”的九锡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这天下要姓曹了。但是曹操自己知道自己称帝的条件不成熟,因为他无法完全控制自己手下那群大臣。
东汉光武帝以一方豪强起事,光复汉室,但是士族门阀也就是在东汉开始抬头,开始与中央皇族开始角力。到了汉末,皇权日衰,像袁绍这样的士族门阀成为政治大佬。曹操出身寒门,被那些依靠出身获取权力的名门望族所歧视。他们认为他们手中的权力不是你曹操给我的,更不是那个软弱的皇室给我的,而是我们家族祖先留给我的,这是你们不能碰的!曹操若称帝,他们的权力利益很有可能会被重组,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当曹操派自己的属下试探大臣对自己称帝的态度时,除了自己的铁杆之外,甚至连荀彧都选择了沉默。这种无言的反抗让曹操颇为无奈。曹操于是决定当周文王,在其执政后期开始剪除那些不听话的权臣,而将丞相府十三曹属官提拔至中央重要位置,为自己的继任者扫除称帝的障碍。
经过曹操的瓦解、拉拢、打压,北方的门阀士族已经臣服于曹氏。曹丕大力挖掘寒门子弟,提拔司马懿、陈群、朱铄、吴质等人。此时的汉献帝已经看出了曹丕的野心,被人家夺走不如自己主动奉献吧!汉献帝几次请求退位让贤,但是曹丕坚决不受。中国人就是好面子,别人一给就要,那样吃相太难看了,怎么也得礼让几次。此外曹丕感觉还需要给自己造势,于是大力宣扬五德说。中国人讲究五行相生五行相克。越是将历代朝代变更看成是相生相克的过程,黄帝是土德,夏朝就是木德,商就是金德,周就是火德,秦朝就是水德。汉初续秦水德,汉正应土德,后汉复兴应火德。既然汉朝是火德,水能克火,曹氏就是水德,这是上天让曹魏代汉啊!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记得挺清楚,魏军、蜀军、吴军的军装分别是黑、红、绿,是不是分别对应魏蜀吴的水土火,这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曹氏两代人的努力,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降封山阳公,善终。只是曹丕不知道45年之后,辅佐自己登基的头号功臣司马懿的孙子会将自己的子孙从这个位子上踢下来。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至此,曹魏正式取代了汉朝,我们来看看这之间发生的过程。
提出五德学说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王朝的兴衰、更迭。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自于民间流传甚广的阴阳五行说,所谓的“五行”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由于汉为火德,按照五德相生说,火生土,故代汉者必为土德。东汉末年,汉朝统治已经十分腐朽,无论是农民起义,抑或是诸侯中的野心家,都打出土德的招牌。 到了三国鼎立的时候,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是“黄初”,东吴孙权的年号是“黄龙”,都表示自己是土德,可以代汉称帝。唯独蜀汉先主刘备的年号为“章武”,表明刘备继承了大汉的皇统,是秉承了火德,而绝不肯尚黄,用土德。曹丕发动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一起演了一场戏。先是曹丕的臣子劝进,臣子讲述了很多理由,说曹丕如何如何,可以称帝,汉朝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后是大臣们纷纷去聒噪汉献帝,威逼利诱,汉献帝无奈,只能颁布诏命,表示自己恳求禅位与曹丕。于是曹丕顺理成章的改汉为魏。除了使用五德终始说的理论之外,曹丕还制造了大量的谶纬。所谓的谶纬就是一种预言,它可以预告将来会发生的事,而且这种预言相当准确,可以称得上是料事如神。
和平交接
曹丕当魏王后的祥瑞简直不胜枚举: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无奇不有,是自古以来最美好的。谁知曹丕的答复竟然是断然拒绝,他下令道:“当年周文王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得到孔子的赞叹,周公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君主的职权,完成使命后还是归还给成王,我的德行远远不如这两位圣人,像许芝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这些话使我心里害怕,手发抖,字都写不成,意思表达不清,我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辞职还乡。”可是大臣们丝毫不理会曹丕的态度,曹丕越是“谦虚”,大臣们越是起劲地劝进,他们劝进的表章连篇累牍,多得数也数不清。东汉朝廷的官员,魏国的官员都参与到劝进的行列之中,劝进表章的措辞越来越肉麻。不仅是大臣们不断上劝进表,汉献帝也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故十分“配合”地连下了三道禅位诏书,苦苦地恳请、哀求曹丕仿效虞舜,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曹丕却说:“听到这个诏命,真吓得我五内震惊,浑身发抖。我宁可跳东海***,也绝不敢接受汉朝的诏书。” [4] 尽管曹丕的***戏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心领神会,他们一边上书,一边在颍阴县曲蠡(今许昌一带)筑起受禅台。经过九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进,汉献帝前后四次下达禅位诏书,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十月二十八日,曹丕在桓阶等人所上的“登坛受命表”上,批下了“可”字。第二天,曹丕登上了受禅台,参加受禅大典的有文武百官和匈奴等四夷使者共数万人。在完成典礼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礼遇汉帝
曹丕代汉称帝之后,给汉献帝以国宾的待遇,封他为山阳公。山阳公封邑有一万户,可以“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十四年后,山阳公病死,获得了“孝献皇帝”的谥号,以天子礼仪安葬。这个山阳国传了三代,共七十五年,西晋时依然沿袭,一直持续到永嘉之乱。
曹丕以禅代的形式来完成改朝换代是极其高明的谋略,他向天下人昭示,大魏的***不是抢来的,而是汉朝皇帝让给我的。尽管汉魏禅代是曹丕逼迫汉献帝逊位,但仍然符合中国古代的仁政精神和礼治原则。它仅仅以汉代帝王一姓一族权力的终结,这种古代社会最小的成本,来换得***平稳的交接。相对于汤武革命所带来的广泛杀戮而言,流血牺牲无疑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