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荆州九郡在如今哪些地方?为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九郡跨越了现今的河南、湖南、湖北三大省份。其中在各个省份中都有分布。而整个荆州九郡的核心部分便是襄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地处整个荆州九郡的核心,交通、经济等方面尤为发达,而且在当时荆州牧刘表经常驻扎的地方,也是在襄阳郡。而其他的八郡则分别是南阳郡,现在是河南南阳;武陵郡是湖南常德,长沙郡是现在的湖南长沙,江夏郡是现在的湖北武汉、黄冈等地,而南郡是现在湖北荆州,零陵郡是湖南永州,章陵郡是湖北枣阳,最后一个则是桂阳郡,现在湖南郴州。从上面列举的荆州九郡现在的位置,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整个荆州九郡是多么的辽阔。其实在最后刘备并没有把所有的荆州九郡都拿在手中。在刘表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投降了曹操,把荆州九郡拱手相让。只是后来曹操兵败,荆州九郡被刘备和东吴分别占领。但当时刘备对东吴提出的也只是“借荆州”,但这一借一直到关羽兵败被杀,荆州才被东吴收回,而且还引出了“夷陵之战”,到最后刘备兵败逃到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抱憾而终。从当时的作战地图和三国之间的地域分布图,可以大致看出荆州正处在三者之间,恰是争夺的要塞。荆州攻防皆可,进可直出向北争夺中原,问鼎天下。退可据险而守,以待时变。所以无论哪一方得到了它,都更利于下一步对另外两方的进攻。因此这荆州九郡,才成了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的荆州九郡说的其实是荆襄九郡,但史书中几乎找不到一个荆襄九郡的提法,一般是七郡 。《后汉书》说,七郡是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这七郡。有人说,后来曹操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合称'荆襄九郡'。但是感觉这个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在曹操之前,就有了荆襄九郡的说法。
刘表占领荆州的时候,就有荆襄九郡之说。但是后来为啥实际只有七郡呢?分析来看,可能是江夏以东那一带被东吴占领了,虽然称九郡,但是有两郡在东吴。就像现在的俄罗斯,很多领土在清朝时属于我们中国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占了荆州南方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外加江夏一部分,曹操占领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孙权占据南郡外加江夏一小部分;于是荆州彻底被瓜分。
刘备屯兵公安后,感觉不利于自身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可是孙权并不满足一直想要回南郡,于是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被俘杀,江夏、桂阳、长沙、南郡、零陵、武陵归东吴。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归曹操。
这三家为何要为荆州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呢?这要从荆州的战略性说起。荆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因失荆州而使统一中国的霸业不能实现;刘备因借荆州而立,取得西蜀之地而与魏、吴共为三国,但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刘备因失去荆州,被魏所灭。吴也因强攻荆州,杀死关羽,差点亡国,最后虽有荆州,却失去蜀国同盟,唇亡齿寒,因而被司马氏所灭。荆州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荆州为什么重要呢?
看一下地图就能明白,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北方的军队大规模南下,要越过长江与南方打仗,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走江淮地区,从南京到九江之间渡长江,一个是从河南南部出发,越过方城垭口,从宛襄大道进攻荆州。
原因很简单,大军行动,必须考虑后勤补给便利的问题,而且还有渡河比较安全的问题,那么一般比较合适的行动方向就必须要绕过大山大河的阻隔。
一方面是因为,如果遇到大山,翻山越岭,那么就会增加行军难度,拉长行动时间,增加成本。另一方面,遇到大山的时候,大规模军事行动难以保持阵型,容易受到伏击。所以,一般都必须绕过大山大河,从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过去。
隔断南北的主要地理障碍就是长江。而沿着长江,从东到西,有两个比较大的山脉。
一个是处在河南、湖北、安徽交界一带的大别山,东边是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西边是江汉平原。在江汉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隔着的就是长江三峡和秦巴山脉,地理条件比大别山还差。
所以,在南北割据的形势下,一般也就是在这两个地带进行争夺。一个是荆州地区,一个是江淮地区。南方要能守得住这两个地区,才能形成有效防御体系,而北方要打破南方的防御体系,也必须先突破这两个防御体系。
这样,荆州就成了从北方进攻南方时必须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所谓兵家必争之地。
这一点在三国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可以说,正是因为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方分别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才形成了后来的魏蜀吴三国对峙的时期。
在这之后,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多明显的变化。虽然随着经济重心东移,江淮防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复杂,但荆州始终是华中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南北朝,隋唐还是保守半壁河山的南宋,荆州始终都是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