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为什么会被与世无争的徐州牧陶谦***?
曹操剿灭了黄巾军后出任兖州牧,与徐州牧陶谦一直摩擦不断,多次兵戎相见,占领了徐州的许多城池,陶谦对此愤愤不以,却也无可奈何。
有一次,曹操的父亲一家人路过徐州,意外全家被杀、财物被抢,曹操更是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陶谦的身上,那么曹操的父亲真的是被陶谦***的吗?
关于曹操的父亲是不是为陶谦所杀,各个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归纳起来有两个版本。
《世说新语》是这样说的:董卓之乱后曹嵩为躲避战乱,逃难在泰山郡的华县(今山东费县),曹操在兖州稳定后就写信给泰山郡守应劭让他派兵将自己的父亲送到兖州来,不料行程泄露,应劭的并还没有到,陶谦就秘密派了数千人前往拘捕曹嵩,曹嵩一家正准备迎接应劭他们,因此完全没有防备,等陶谦的兵到了之后,先将曹操的弟弟曹德杀死在大门口,曹嵩听到动静后很是害怕,慌忙和他的小妾一起想***逃走,但他的这个小妾太肥了爬不上去,不得已曹嵩只好和她一起躲到茅厕里,之后被抓,最后曹嵩一家都被陶谦的兵丁***。
应劭听说曹嵩一家被陶谦***之后,害怕曹操追责,只好弃官投奔袁绍而去。
而《吴书》和《世说新语》略有差异,没有提到应劭,只是说陶谦本人没去,只派了都尉张闿去了,《吴书》也说出了陶谦***曹嵩一家人的原因,就是为了劫持曹嵩这一百多车的财物。
《世说新语》人们都是被它当做***、故事来看的,可信度不高,而《吴书》为东吴人所写,可信度也存疑。
各种版本究竟孰是孰非,曹嵩的死究竟和陶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呢?下面来简要分析一下。
其次曹嵩一直居住在辖区徐州的琅邪,这些年秋毫无犯,陶谦要报复曹操而杀掉曹嵩,机会是大把的,为了不与曹操交恶,他派人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明智的。
张闿抢得财物之后就投奔淮南的袁术,而袁术和曹操早就不和,张闿献上这么重的见面礼,袁术怎么会不接纳他呢,因此张闿就有了庇护之所。
首先说明一点,曹嵩等人虽然不是陶谦杀的,但却是他害死的。这个锅甩在他的身上并不冤枉。
此事的起源是这样的。曹操在击破青州黄巾军后,被朝廷封为镇东将军,以兖州为基地,招贤纳士,扩充军队,势力渐渐强盛,便想着把自己的父亲曹嵩接到兖州,也好尽尽孝道。于是派遣泰山太守应劭,送信到琅琊,让曹嵩起行。
曹嵩接到书信,也是十分高兴,与弟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着侍从者一百多人,只装行李的大车就有一百来辆,浩浩荡荡,奔着兖州而来。说起来曹嵩也是作死,乱世之中,财不外露,而他倒好,搬家就搬家呗,搞那么大的阵容,明摆着就是在说:“我有的是钱,你们来抢我呀”。
从琅琊到兖州,要经过徐州。徐州刺史陶谦,用原著的话说,是为人“温厚纯笃”,想着徐州四战之地,难以保全,便想结交这位实力雄厚的近邻。于是在曹嵩到达徐州之时,不仅设宴款待,之后还让自己的部将张闿带着五百精兵护送曹嵩到兖州。不想那张闿在半道见财起意,反而率领所部官兵,杀死了曹嵩及其从属,抢了财物,逃往淮南去了。
这下陶谦是彻底蒙了,本想着结交,现在变成结仇了。曹操也是愤怒不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找不到张闿,那就只有拿他的主子陶谦开刀了,顺便也把徐州抢过来,也还算不错。
陶谦剧照
很多人认为陶谦在此事之中很是无辜,算是替死鬼的角色,其实细想下来,他这个锅背的一点都不冤。乱世之中,实力为先,陶谦身为一方诸侯,不想着富民强兵,却想要通过结交强大的势力,以求护翼自己,这用脚指头想一下也行不通啊。这一点我们也先不说,要结交也行,你选个好一点的人啊,那张闿是什么人物?黄巾之乱时投降的降将。我们现在说黄巾起义是农民为了反抗当时繁重的徭役赋税而爆发的,但其实最后就是发展成流寇,到处抢劫掠夺,称之为贼一点都不过分。陶谦让这样一个人去做曹嵩的护卫,这不是明摆着让贼去守着财宝,他能不起心思吗?身为一州刺史,掌握军政大权的诸侯,用人任事时如此糊涂,最后出事,你说自己没有责任,这说得过去吗?
生于乱世,没有人是与世无争的。
生于乱世,拥有财富而不被觊觎,是不可能的,即便不是徐州牧陶谦,也会有其他人,或是觊觎曹家财产,或是与曹操有仇怨,都会有过***夺财的想法。
而之所以是陶谦成功,有以下几点
1、陶谦有实力,有兵有将有城池
2、陶谦对下属的约束力不足,过于软弱
3、曹嵩降低的防范心理
陶谦并非与世无争,193年陶谦和徐州豪强联合攻打了泰山郡的华县和费县,大肆侵略任城国,(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而泰山郡和任城国都属于兖州。曹操时任兖州牧,对于陶谦这一行为定然痛恨。于是就在这一年,曹操率军攻打徐州,并侵略了十几个县(太祖攻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还屠了两个县(睢陵,夏丘皆屠之)。
而曹嵩被***则是在次年,也就是194年,曹操初始讨伐董卓时,曹嵩并不支持,于是便逃至琅琊(系属徐州)避乱。194年曹操想去把曹嵩接回来,不料被陶谦手下***,史料上有两种记载。一说陶谦派兵追杀曹嵩,一说陶谦手下杀死曹嵩。但不论如何,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都是让陶谦愤怒的。于情于理,曹嵩的死都与陶谦脱不得干系。
原因应是陶谦憎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