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日本上线瞄准中国赴日观光客,这会让滴滴实现逆风翻盘吗 ?
滴滴这个海外新业务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简单地说,它围绕着现有客户的新需求提供服务,扩大了自己的海外业务,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
中国已经成为旅游大国,不但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国家之一,还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2017年的出境旅游人次突破了1.3亿。如此庞大的出境旅游用户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围绕着国人境外旅游的酒店、机票、出行、导游等服务都成为了热门市场,催生了一批批明星企业。
出境游原来是跟团出行为主,但随着中国和国外经贸、人员交流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自由行、商业出行的比重日益增加。之前的跟团出行,通常由旅行社提供全部业务的打包服务。而自由行和商业出行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分散到各家服务商。那么问题来了,大多数人在国外都会遇到语言不通和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特别在出行、购物等传统旅游服务涉及较少的方面。
我们看到,滴滴进入了一些海外市场,可以提供中文的网约车服务。而专为中国人提供的国外包车服务也有公司涉足,像皇包车就做得还不错。但对于大众出行服务来说,国内用户希望得到的是无障碍化的当地大众交通服务,这样最具效率和成本优势。滴滴的日本新业务正好解决了用户的出行痛点,它通过汇集日本当地的出租车***,为用户提供中文无障碍化的本土服务。在帮助用户低成本出行的同时也从中获得服务收入,还帮助日本当地出租车司机带来了业务增长,可谓三方共赢。
应该说,滴滴通过国内游客的出境旅游,为其海外市场扩张打入了一个有力的楔子,有利于未来的市场渗透。而提问中所说的逆风翻盘,我不太清楚提问人的本意是什么。如果单纯以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出境游用户出行需求在国外出行市场的比例很小,他们也不具备带动当地市场用户的可能。
【蚂蚁虫】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为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
说真的,中国企业一旦做大,要入驻国外,怕是国外的同行根本无力阻止,这必然会有一种地方保护政策在里面,不然怕分分钟被中国团灭。
不过,经过几次***之后,个人是很不喜欢滴滴。一个如日中天渐渐做大的企业,就算你不是做慈善,可你做的也是服务平台。然而滴滴总是以一种我只是平台,我只对接人跟人的这种观念,完全无视了“服务”二字,只想着利益最大化,玩着圈钱的商人游戏,估计在高层的心理,只有第一两个字。
如果日本不是傻子的话,这种市场完全可以控制在自己手里,没必要给滴滴赚。滴滴在国内的表现也会成为别人衡量他们的一个标准。
滴滴现在看起来,举措越来越“奇怪”了。在国内面对太多负面***并全面整改的同时,在海外市场还不断发力。而且在海外市场的扩张过程中,滴滴显然还***用着不同的策略。比如针对中国游客较少的拉丁美洲,滴滴主要是通过收购当地共享单车企业、直接落地等手段,完成在当地市场的布局。甚至为了契合当地的环境,滴滴还推出了紧急救援等独特的产品功能!
而此次滴滴大举进军日本大阪市场,则又改变了策略,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在大阪的出行诉求。据了解,大阪是日本最活跃的工商业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超过883万居民,且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此外,近期滴滴还将陆续进入京都、福冈、东京等日本主要城市。猛一看,滴滴的确要是为中国游客真正提供境外出行服务。
之所以将日本当做为中国游客服务的大本营,在于中国游客已经是日本旅游的主要人群。据日本***今年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访日的外国游客数量达到2869万人次。其中,中国贡献最大——去年大陆访日游客同比增加15.4%,达735.58万人次。
海量的中国游客,看似为滴滴在日本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契机,但进行深入剖析后却发现未必如此。最关键的原因是滴滴在日本只提供出租车配合,并不能与中国游客的需求相匹配。
很多旅游笔记都在提醒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尽量不要乘坐出租车,原因就是价格超贵——甚至让上海和北京的出租车为之瞠目结舌。比如在东京做出租车行驶30公里,最少需要大概610元人民币,而在上海同样的里程仅需100元人民币左右。只与出租车合作,其实已经把滴滴放在了一个“高冷”的位置。
全球主要城市1000日元出租车行驶里程,日本东京排倒数第二
此外,很多赴日游客都***用了旅游团的形式,他们往往乘坐由旅行社安排好的出行工具,对出租车的需求并不大。而那些在日本自由行的中国游客,则早就提前做好了各种攻略。在交通方面,他们往往会乘坐日本四通八达的地铁、公交等出行工具——更便宜也更省心。
滴滴登陆日本早已是意料之中,2018年6月28日,滴滴公司和软银正式合作成立滴滴日本公司“DiDiモビリティジャパン株式会社”,注册[_a***_]为30亿日元。9月28日,正式在大阪开始服务。不是否能够实现在日本的逆风翻盘,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的验证,因为截止目前,Uber和Japan Taxi也在日本推行了打车服务,而滴滴所做之事,与之大致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滴滴未上日本之前就已经有中国客户的庞大群体。
与中国不同,滴滴公司向出租车公司提供专用的平板,最开始阶段提供大约12家公司共1000台出租车。服务地区有大阪市区、关西机场等。
支付手段包含Alipay和微信等移动支付,也可以收取现金、信用卡、出租车券等,在打车之前可以进行人为选择。
为了赢取更多的客户使用,特意选择多种支付手段,以便解决日本人无法使用中国移动支付的问题。召开记者会的时,软银社長執行役員兼CEO的宮内謙,说明了滴滴和日本出租车公司合作的利点,最终目标是利用滴滴公司的AI技术和软银的市场能力,共同促进日本出租车产业的升级。同时也强调,***用滴滴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日本“白出租”(国内称黑车)现象,在匹配用户和司机的同时,充分满足来日观光客的打车需求。
如前文所讲,在滴滴之前,已经有Uber和Japan Taxi实行相似的打车制度。根据相关的决算报告,2017年12月份,Uber日本法人的纯利润为3059万日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对于初期公司来讲,已经实现盈利,可见已经有一定的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