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非要千方百计接蔡文姬回来?
您好!我是笑笑,很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接蔡文姬回来?这个问题其实存在很大争议,大部分人认为是蔡文姬有才,曹操又与其父交好,而我却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不知大家认同否!
首先要了解曹操能力:曹操可以说是一代枭雄,三国鼎立之一的大魏掌权者,也是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可不是一介莽夫,他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平内乱,除外患,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小的成就。
其次要了解曹操的人品:曹操早年间是一位正直的人,虽然性子有些放荡不羁,任性而为,但他会为忠臣谏言,会不齿奸臣当道,也因他的一身浩然正气和才华才会有一些义军希望他的加入,可被他拒绝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曹操才会被奸臣所害,几次三番被贬职,或许是受这些奸臣的影响才会变成后来曹操。
曹操在中年时期再入朝堂性格就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心狠手辣,只要成功不会顾忌是否会伤及无辜,铁血手腕让人退避三舍如“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曹操还是爱才的,他看好的人会通过各种手段让人甘愿追随于他。他爱才是对他在军事、政治上有帮助的人,值得他用心思,至于蔡文姬还真的不是,而是接蔡文姬回来所带给他的利处。
曹操很聪明,他接蔡文姬可以说是一箭多雕,成全自己的爱才美名,又全了自己好友的遗愿;同时震慑住了匈奴,让他无后顾之忧,还全了自己的爱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曹操喜欢文学、书法,所以他知道蔡文姬聪明不能说全部记住但至少能记住一部分蔡文姬父亲蔡邕参与写的《东观汉记》,自己写的《蔡中郎集》《释诲》《皇羲篇》《后汉书·邕别传》《述行赋》《青衣赋》等很多不一一说明了。不要认为曹操真的单纯因为好友,因为爱才,其实最大程度是利用罢了,毕竟救蔡文姬对自己没有实际的帮助但有实质上的帮助,蔡文姬不是政治家,不是军事家,无非聪明些,身份特殊些,还不至于曹操大动干戈,无非利用蔡文姬当幌子震慑匈奴罢了,还可以博得美名,何乐而不为?
且先不谈曹操此举的心思如何,对后人确是大有利处,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历史,同时也学到很多,蔡邕的诗词歌赋可以说现在还流传着。蔡文姬也是实打实才女,她写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其实还有很多不过失传了。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朋友,而且深深知道蔡邕的才华。使他非常遗憾的是蔡邕因哭悼董卓而被王允杀了,而蔡邕所著的后汉书也失传了。唯一的希望是把蔡文姬从匈奴接回来,让蔡文姬凭着记忆把这部史书写出来,续下去。据说蔡文姬当初就参与了他父亲的后汉书写作。蔡文姬又是一个博闻强记的人,所以曹操把她接了回来,蔡文姬没有让曹操失望,完成了写作。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派遣使者携带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史称文姬归汉,成就了一段文化上的佳话。对于文姬归汉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姬归汉,曹操获得士林中的好名声
蔡文姬是东汉大儒蔡邕之女,而曹操与蔡邕曾经同朝为官且素来交好。《后汉书》说“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所以才“遣使者以金璧赎之”。在接回蔡文姬之前,曹操因为杀孔融在士族清流之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这是急需有人来转移视线。而文姬归汉,曹操不仅在士族世家中挽回名声,借此笼络了蔡邕的门生故吏,更可以改善自己在下属和民间百姓心中的形象,进而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奔。
第二、重金赎回蔡文姬,有变相安抚匈奴,稳定后方的作用。
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接下来便要考虑南下,背后的匈奴成为曹操的后顾之忧。而在得知,蔡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为左贤王生下一儿一女之后,曹操“遣使者以金璧赎之”。挟平定乌桓、统一北方之威,用重金交好匈奴左贤王。在恩威并施的情况下,变相招安,稳定了后方,为曹操南征扫除后顾之忧。
第三、蔡文姬博学多才且博闻强记,能续写其父蔡邕的《东观汉记》
蔡文姬博闻强记,《后汉书》说,蔡文姬能默诵其父蔡邕藏书”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蔡邕当时参与了《东观汉记》的修撰,但死时还没有修完,后来的主要撰写者保皇派的杨彪,和曹操不是一个战壕的人。而蔡文姬对其父蔡邕亲的创作都很熟悉且博闻强记,于是找来她,让她编修蔡邕曾参与编写的史书《东汉观记》,这才是蔡文姬被接回的原因之一。无奈后来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东汉观记》还没有写完便终止了。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收买人心、还是稳定后方,抑或是编修史书来说。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