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跑滴滴怎么样,曹操专车个其他哪个好点?
无锡的滴滴就好比共享单车一样,无序发展,有很多人是贷款买的,看看营运状况吧、就按每天拉500元,去掉平台提的,挂靠车队的管理费,***利息,去掉油钱再去掉保险维修各项费用基本就不赚钱了,运行成本比出租车高很多,将来就会出现抛售的局面!
我在广州只供参考,广州北部郊区花都即广州北站所在区,周一~五做足12小时平均流水200元,周六日300元,若到广州市区去会有4~6百元。所在区肯定无法生存只能跑老城区。
谢谢邀请,我之前跑过顺风车,滴滴没有跑过,不过听过最多得话就是什么不赚钱了,跑滴滴划不来,其实还是分情况,的确现在自媒体啊,滴滴啊什么得都过了红利期了,相对一开始的时候那真不赚钱,刚开始我同事他老爸每天十点多出车跑到下午四五点就有六七百,各种奖励太多了,怎么说呢,还是贫困人多,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大多数跟我一样没文化没关系,进厂,工地,外卖,相对这些来说滴滴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又自由,一个月也不要太累还是有五六千,现在这社会谁不是拿命在换钱呢,看自身的条件,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苏州杀俘***是李鸿章所为,电影《投名状》中也表现出来了,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电影《投名状》里,庞青云杀战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粮食不够。第二,太平军战俘无法改编成清军。第三,既然无法改编成清军,那么这些战俘就是潜在威胁。
实际上这个桥段并非导演陈可辛和叶伟民凭空编纂出来的,而是具有历史原型,这个原型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苏州杀降***。
1863年也就是清同治皇帝二年,清军在李鸿章的指挥下开始大批集结准备攻打苏州。苏州一战的战略意义对于清军和太平军而言非常重要。苏州是当时忠王李秀成的大本营,同时苏州也是太平军最重要的粮饷补给地。苏州的得失对于整个苏南战局而言都至关重要,早年间李鸿章曾与李秀成交过手,结果李鸿章每战必败。李秀成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李鸿章喘不过来气,所以李鸿章甚至在发兵公文中给各部将领下达了死命令。
同年的五月,李鸿章指挥清军和戈登的洋枪队兵分三路开始攻打苏州。战况非常顺利,清军凭借着优势的武器装备横扫苏州***的太平军旧部,忠王李秀成见李鸿章大兵压境,为避免主力被清军全歼,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而幕王谭绍光却不以为然,他意志坚定,主张死守苏州。
1863年11月,清军开始对苏州展开总攻。太平军幕王谭绍光率部负隅顽抗,双方战况非常激烈,清军的战斗伤亡呈直线上升,李鸿章迫不得已暂缓了对苏州的攻击。
11月下旬,苏州城内的太平军纳王勂永宽等八员守将一看战局不利,纷纷有了投降的念头。而这时候先一步降清的程学启闻讯就频频派人与纳王勂永宽等八员降将通信,密谋策反。经过一番穿针引线,双方在阳澄湖上的一艘小船上一拍即合、达成招安条件。勂永宽等八人回到苏州后,***意召开作战会议,在会议上就发动了兵变杀了谭绍光,将谭绍光的头颅割下来充作投名状,敞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清军进驻苏州后,随后的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双方都无法控制。
打下苏州后,苏州城内的太平军战俘号称有十万之众,而驻扎苏州的清军却不足两万人,程学启敏锐的觉察出这些太平军战俘的潜在威胁。程学启一方面稳住勂永宽等八王,另一方面却建议李鸿章杀降。
自古以来杀降都是兵家大忌,实际上程学启对于苏州城内的太平军战俘的担心并无道理,就在几个月前的太仓诈降***,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中了太平军的诈降之计,被一枪击中腿部,险些丧命。前车之鉴尚在脑际,这让李鸿章不寒而栗。于是李鸿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程学启大开杀戒。
纳了投名状的勂永宽等八王得到了反叛者应有的报应,在程学启部的大营中,程学启首先干掉了勂永宽等八王,随后紧接着一场大***迅速展开。苏州城内顿时枪声密布、惨叫声此起彼伏,血流成河、浮尸遍野。不到三天,十万已经放下武器的太平军战俘被赶尽杀绝,整个苏州城内只剩下了五六万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
这件事情事实上如果站在儒家的思想上来讲,是怎么也想不通,李鸿章为什么要杀降呢?明显就是败坏仁义道德,这种事情是要遭天谴的,为什么有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但是古往今来,杀降兵的可不止一个人。
白起,项羽,曹操等等一系列古今中外历史文明的人物都会杀降兵,即便是知道人力***宝贵的曹老板,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还是杀了7万的袁绍军队,为什么《投名状》里面这一段就描述的特别好?
《投名状》里面,庞青云跑到城墙上面,看见被那些投降的士兵扔上来的馒头,他就问自己的不***,说这个馒头本来是我们自己要吃的,现在我们给了他们,可他们却做了什么?这些人放下武器,不是士兵,可拿起武器,就是士兵,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管他们,更没有物资去给他们挥霍,所以这些人必须要杀杀了反而干净,不杀,不清不楚。
再说了,历史上面,苏州城里面这批投降的士兵,可不像电影里面表现的那么忠肝义胆,这些人全部都是一帮投机分子,他们打仗纯粹就是谁拳头大就直接帮谁,(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些人没有任何忠心可言,一旦前线战况出现问题,怀军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名,也就是这批头像的士兵随时都可能倒戈。
当时淮军只有1万多士兵守卫苏州城的太平军有多少4万,这4万多士兵不是投降的,而是4万多颗***,随时都能把你炸个粉身碎骨,且这一些人成分过于复杂,难以服从管教,一旦这些人出去干个坏事情,那所有的账全部都算在你怀军的头上,太平天国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此时如果因为一点小事情辱莫了军队的名声,在这之后被朝廷秋后算账,李鸿章就算有嘴都说不清。
更何况李秀成在这之后投降了曾国藩,曾国藩一个晚上就直接决定,本来不想杀的李秀成直接当即杀掉,一些人掌握了太多的秘密,或者说别人以为他们拥有太多的秘密,一旦这些人在慈禧或者朝廷面前反咬你一口,你有嘴也说不清楚,只有死人才能够真正的闭嘴,只有死人才不会被人挖出来,它到底有什么秘密,他到底和你有什么交易。
李鸿章是晚清的一大重臣,甚至被一些西方人誉为“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是德国当时的首相,也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能够与这样的人相提并列,就足以看出李鸿章的声望以及厉害之处。
据说在与俾斯麦会面的过程中,李鸿章还对自己镇压太平天国的功绩感到十分骄傲,结果却被俾斯麦回怼说:我们以欺负外族为荣,而以欺负同胞为耻。
俾斯麦言下之意,就是指李鸿章的这份功绩非但不值得吹嘘,反而应该令其羞愧,因为他镇压以及***的太平天国军民,都是同胞,而非外族。俾斯麦的话,在今天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却没有同胞的概念,只有顺民与反贼之分,太平天国是造反,李鸿章作为大清臣子,镇压乃至***他们都是理所当然。
不过有一场针对太平军的***,即便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也是值得商榷的,那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这件事发生在清军攻克太平军占据的苏州之后,李鸿章担心已经投降的太平军仍然有反心,随时可能叛变,于是就设下“鸿门宴”,将投降的太平军八大将领全部杀掉,并***了其余投降的兵将两万多人。
杀掉投降的敌人,这是很难说得过去的,至少说明了李鸿章不守信用。毕竟在此之前,李鸿章是打了包票,保证不杀这些人的,否则对方又怎肯乖乖投降呢?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不可能不重信用,可他为什么还非得杀掉这些人呢?
当时围攻苏州的,除李鸿章的淮军之外,还有英国人戈登率领的胜利军。就在苏州久攻不下之时,戈登派出去的细作打探出以郜永宽为首的八大将领,与主将谭绍光不和,而且这些人都有投降之意。为了尽快攻下苏州,并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戈登就派人与郜永宽等人联络,开始了相关的谈判。
最后是戈登从中担保,表示一定会给投降的太平军一个好的结局,郜永宽等人则负责杀掉谭绍光及其亲随,并开城纳降。这笔交易,自然是要经过李鸿章首肯的,虽然李鸿章对郜永宽等人信不过,可是眼下也只有同意,才能迅速攻下苏州,否则就不知道要打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