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靠什么生活?经济来源有哪些?
古代笔墨纸砚和书籍都价格不菲,所以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出身,读书科举靠家里供养,而寒门子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读书科举的经济来源初期靠家里供养,成为秀才之后就自有一份收入,不多但足够支持生计和进一步科举。
一般来说,在古代,敢让家中子弟脱产读书考科举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差。
当然,豪绅巨富、王公贵族、宰执***家里这类有钱有权的自不必说,科举在人家眼里那就是走过场,说不定通过恩荫就能走向仕途。
咱单说普通人,估计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一些小官,要么就是给官僚当幕宾或书吏,再差了就是在乡村当个教书先生,顶不济家里有几亩薄田,养猪养牛,吃喝不愁,于是就想让子弟考个官,自己也光荣光荣。
中国古代是个宗族社会,个体家庭不能摆脱宗族独立存在。在供养子弟参与科举考试的问题上,宗族自然是不遗余力。比较庞大的宗族往往设有私塾,教族中适龄子弟读书,对于家庭困难的子弟,宗族也都会给予粮米的补助和资金支持,子弟考中科举入朝为官后,自会回馈宗族的付出。
对于相对比较穷困的宗族,如果有子弟愿意读书考试,而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大理想,宗族老老少少也大都会伸出援手。除了同宗同族的情谊外,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人考中,并入朝为官,就成了大官的穷亲戚,顿时全族人也就都有了指望。
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跟贾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登门求援,最后还满载而归。还有《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自己亲戚犯了***罪,作为公安厅长,他都能出面摆平,就差把老家的野狗弄到公安队伍里当警犬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办法。
比如读书应试之余做一些兼职,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只能靠自己的知识赚钱,像测字、代写书信、卖字卖画之类,在古代都是比较有稀缺性的***。
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有点家底,否则没法供孩子读书。
而如果一直读下去,又没有其他收入,一般会找个事做做,比如说私塾先生,幕僚,文书,或者就以出售字画为生。一般都过得清贫。
大多是靠自己的家人
在古代很多人一辈子的追求不过是吃饭,穿衣而已。对于读书没有一点天赋的人是没法成就功名的没发成就功名那便是无用,这也就是读书无用论。到了后来科举制度不断发展,读书人也越来越多,便流传一句话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一般的老百姓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家人相信,心甘情愿供他读书。
所以一般人要读书需要家庭几代人的积累,还不能出什么灾祸。
再要么就是有商人资助,古时候商人因为地位比较低,他们很乐意帮助学子,以便他们成就功名以后,能够帮助自己摆脱贱籍。
借贷也是一种方法,宋朝的时候冗官,官员很多,很多读书人短时间内不能够得到官职,就向商人借贷。当官以后大多是***受贿来偿还。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古代的读书人都是些什么人。
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以隋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隋唐以前,政治制度决定了读书这件事对于做官、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不是必须的。汉朝以前的选官***用世官制,阶级基本固化,里面的人不想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所以汉以前读书完全凭自觉,因为不学无术之人也许当不成官,但不会动摇其统治阶级的地位。
到了汉朝,开始出现文人阶层。这个阶层的出现应该和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分不开。所谓察举制,顾名思义是由地方官或一些中央官员推荐并经由中央考核来确定的一种选官任人制度。这比之前的世官制有所进步,起码有了考核推荐的流程后,名义上选择了有真才实学者为官,这样就使得读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官的必要前提。但是这种制度给予地方官的权利过大,到了汉末,走进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一个怪圈。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选官“人治”这样一种态势。
因此,在隋唐以前,读书基本上不可能有寒门,所谓的寒门也是曾经的士族没落了而已。隋唐以前“读书人”这个阶层是十分牢固的,“读书”这件事,牢牢为世家大族所垄断,士族也许会没落,但只要还没跌出这个圈子,他们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士族之所以成为士族,一在于他们历代以来处于统治阶级的地位,二在于同宗同族、联姻士族的人口众多、关系复杂。因此即便是没落的士族,也能够靠族权纽带的联结找到生存之道。
隋唐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
科举制极大的撼动了士族集团的垄断地位。对于寒门寒家出身的人开始敞开大门。但是也并非像现代社会这样不论出身,都可以参加高考。隋唐承袭前朝门阀士族的影响,科举只有书香门第或者权贵的孩子可以参加。宋朝的范围广的多,只要身家清白基本都可以,只有娼优罪子弟受到限制。而明清科举限制就十分多了,完全剥夺了工商、娼优贱民、服丧、刑徒、吏胥、僧道等人科举的资格。
所以从“读书人”人群上来看,首先就摒弃掉了社会上最底层、最赤贫的阶层读书的可能性,读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者才能从事的事。
在这个阶层当中,当然也难免会有贫寒之人,但如果想走仕途这条路,首先不能让自己堕落到“贱业”,即便是能改善生活的工商阶层也不行。而身家清白者,具备科举步入仕途资格者,本身就是一个优质***,在同族、同乡或者妻族中不乏愿意资助其读书之人。而且读书人在古代赚钱谋生并不难,做教书先生、门客、账房先生都是能够保证自己温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