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与赵云并称的大将陈到为何在《三国演义》中不被提及?陈到因何被埋没?
时人有评:“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其中征南即指赵云,而征西说的便是陈到(曾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不过陈到之名,后世却是鲜有人知,反观赵云,那绝对是家喻户晓,为何会这样呢?陈到被埋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陈到字叔至,生年不详,卒于230年。陈到是豫州汝南人,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投于刘备账下。在蜀汉历史上,陈到与赵云一直因忠义勇敢而闻名。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评价:“以忠勇称”。蜀汉建兴年间,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当时他所训练及统帅的白毦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精锐部队,完全可以与曹魏的虎豹骑、吕布的陷阵营相提并论。诸葛亮曾评价道:
“(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刘备能将如此重任托付给陈到,足见陈到并非泛泛之辈。
那么这样一位忠勇的武将为何被《三国演义》所遗忘呢?
首先,得说说陈到的那个“尴尬”职位!陈到是白毦军统领,地位相当于古代禁卫军首领,毋容置疑的是陈到的武力不错,应该和赵云差不多,但军事领导能力就不好说了,所以他长期留在刘备身边保护他,就如同典韦许褚一样。可以推测,陈到的职位可以和现在***的保镖相提并论,所以在外名不显,试想一个集团的领导人身边的贴身护卫势必是顶尖的武将,尤其是反应能力和单挑能力,刘备此人处事谨慎,身边当然得留一个精英中的精英!这样的精英,往往并不为常人所知,加之白毦兵也没有多少直接与魏吴交战的记录。所以在正史中只有《李严传》和杨戏所著的《季汉辅臣赞》提及。
其次,得说说陈到的一个“尴尬”处境!其实可以理解陈到是用来“平衡”诸葛亮和李严的一枚棋子,他夹杂在了蜀汉两大权臣之间,地位非常的微妙。当年李严在永安时,陈到为永安都,虽说是李严的部下,但实则有监视李严之意,所以当时李严在永安时不敢叫板诸葛亮,直到离开永安之后才叫板诸葛亮,而陈到作为一名武将但也一直是李严的部下,毕竟诸葛亮手下武将非常之多,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不能被架空,话说蜀主为何选择了陈到来担任这个角色而不选择赵云呢?这里我们再来看看那句话“征南厚重,征西忠克。”,这句话表明,在刘备,刘禅眼中,陈到比赵云更为忠心不二,平衡两大权臣的重任只能交给忠心于帝王的人才最能放心。其实陈到更像现在所说的“情报人员”,他从事的都是一些很机密的活动,而这种情报工作在古代是极度保密的,所以关于陈到的相关事迹记载很少,而陈到也因此不为人所知。
话说在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为何不提陈到呢?一来是前面所说的原因,二来其实不难发现,诸葛亮在三国中可是被神话了,而当时陈到作为诸葛亮对头李严的部下,所以也被作者有意忽略了。
救曹操的县令是谁?
是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1]),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人。
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三国演义》记述说,那天,曹操正在渭河岸观看大军渡河,马超军忽然赶到,曹操深陷绝境。值此危机时刻,渭南县令丁斐在南山之上,远远望见马超追赶曹操。见曹操命悬一线,于是将寨内的牛马,全部驱赶出来。
马超兵士看见漫山遍野的牛马,都回身争夺,无心追赶,曹操因此得以逃脱。
被陈宫所救,当时陈宫是个县长,后来逃到曹操父亲的朋友家里,但是曹操疑心重,把半夜做饭的吕伯奢一家误杀。当时曹操说了一句,吾愿负人,人休负我!而不是说的负尽天下人。
我的答案是:陈宫。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开始***意献上七星宝刀给董卓,之后骑上快马,迅速逃离,四处躲避董卓官兵捉捕,后来被陈宫手下给认出来,被抓了坐牢。陈宫去牢里和曹操聊了起来,之后因欣赏佩服曹操做了这件自已想做,却又不敢的事情,决定放了他一马。再一番谈论,曹操说,出来了决定创业,陈宫也决定跟随,于是两人就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