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演的曹操是不是很烂?
不烂
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形象符合原作中曹操的外貌刻画,陈建斌前期的表演无论怎么喊,后期的表演都基本稳定,不靠谱,具有狂暴的诗人气质。 如果此时曹操不是政治家,也不过是诗人陈建斌创造的满分。
新版《三国》中的曹操由陈建斌饰演,陈建斌个人感觉还是演雍正演的很好,这版的曹操给人以一种不正经、跳上跳下的感觉,年轻时候的曹操应该是痞里痞气不走寻常路的感觉,这种痞里痞气应该是不受约束的感觉,而中年后的曹操应该是个中规中矩的人,这与曹操身份有点差别
还可以吧。陈建斌在三国演义饰演的曹操,作为第二代曹操的扮演者,他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他把曹操的多疑和霸气演得淋漓尽致,气场强大,有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有挽救江山的恢宏气魄,有父爱如山的人间慈情,有对百姓的悲悯,有对对手的敬畏,狡诈、多疑、心狠手辣、熊才伟略、才思敏捷,不过那种气吐山河的大丈夫气概和儿女情长时的优柔细腻还是稍显生硬了。
陈建斌在《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的表现备受好评,他的演技深入人心,将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下是对他演绎曹操的评价:
形象还原:陈建斌在演绎曹操时,将其形象还原得非常到位。他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真实,让观众感受到了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情感把控:陈建斌在演绎曹操时,非常擅长把握情感。他能够将曹操内心的矛盾、挣扎、愤怒等情感表现得非常到位,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曹操这个人物。
2021谁克制曹操?
芈月、梦奇克制曹操。
1、芈月:曹操是4级拥有大招后才有恢复能力,而芈月则1级就拥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线上对拼完全不虚曹操,可以一直压着曹操来打。而大家都4级后,曹操使用大招时芈月可以使用大招回避其锋芒,加上2技能的吸取攻击力,曹老板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2、梦奇:梦奇有3种出装打法,分别是肉装、物理输出装和法术输出装,这3种出装打法都可以在线上完爆曹操。出肉的梦奇曹操打不动,出物理输出装的梦奇可以频繁使用护盾抵挡曹操的伤害,而法术输出装梦奇则可以利用技能放曹操风筝,就是欺负曹老板手短。
曹操北征乌桓为什么不走辽西故道?
题主所问的辽西走廊,就是山海关—锦州的狭长通道。
为何曹操出征乌桓不走辽西走廊?追根溯源来说,这首先要知道曹操所攻打的是乌桓族的哪个部落。公元前3世纪左右,匈奴冒顿单于击破东胡。随后,幸存的东胡人一分为三,一部经呼伦贝尔草原退往大兴安岭北部,是为鲜卑人前身;一部经锡林郭勒草原退往大兴安岭南部的西拉木伦河两岸,是为乌桓人前身;一部则被匈奴收编。迁至乌桓山的东胡部落遂以山名为族号。因为乌桓山又被称为乌丸山,故而乌桓又被称为乌丸。汉武帝时,匈奴遭到汉军连续打击后退守漠北。在汉帝国的同意下,游牧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乌桓人徙居上谷(今怀来)、渔阳(密云)、右北平(今宁城)、辽东(辽阳)、辽西(义县),而汉朝交给他们的任务则是“为汉侦查匈奴动静”。
东汉中后期,北匈奴再次遭受汉朝打击,主力撤出漠北。于是,大漠南北一时间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各部少数民族纷纷填补匈奴人走后留下的空隙,乌桓和鲜卑便是其中的主力。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时乌桓就近控制了漠南之地,鲜卑则控制了匈奴人祖宗之地漠北,并收编了匈奴余众十余万部落,奠定了随后南下中原的基础。东汉末期,乌桓分为四大部落:上谷部,辽西部,辽东部,右北平部。经过数十年的繁衍,四部乌桓总数不下二十万人。其中,以辽西部落最为强大。公元190年,辽西部大人丘力居病死,其子蹋顿继位,总慑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部。曹操需要摆平的就是这三部乌桓人。
当时的曹操控制了华北平原,他想要穿过燕山,攻击乌桓总部柳城(朝阳)有三条路可供选择,卢龙道、古北口道,傍海道。卢龙道和古北口道全部都是沿着燕山山脉深处的高山河谷而行,对后勤依赖极大的***部队考验很大。而傍海道我们很熟悉,它就是后来自山海关——锦州的辽西走廊。
- 注:古北口道,顺义—密云—古北口—滦平—渡过滦河以及支流伊逊河—承德—平泉(汇合卢龙道)—宁城—沿老哈河河谷北上渡过西拉木伦河—巴林左旗;卢龙道,蓟县—遵化—卢龙口(喜峰口)—平泉—凌源—渡过大凌河—朝阳—沈阳。
按照今人的眼光来看,已经走到无终(今天津蓟县)的曹操不走便捷的辽西走廊而是直奔卢龙道出塞简直是脑子进水的典型。其实,曹操当时的想法也是走辽西走廊出塞,可是当时正值夏季,辽西走廊“滨海洿下,泞滞不通”。随军谋士田畴及时地神补刀,告诉了曹操一句话,“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按照今人的说法就是,当时的辽西走廊因为紧靠大海,经常性发生海侵,造成此一狭长区域积水十分严重,并形成了连片的沼泽。当然,此路在冬季也可通行,不过曹操却等不到辽西走廊冬天冰封上冻。但曹操击败蹋顿胜利班师的时候却走了这条路,那时正值冬季。于是,来到碣石的曹操即兴赋诗了一首——《观沧海》。
到了隋唐时期,为了教训高丽,隋炀帝、唐太宗曾多次调发大军出塞。但自古以来经常性用到的卢龙道和古北口道实在不能承受几十万大军的后勤运输。于是,傍海道开始被唐人改造。榆关守捉(抚宁)也在此时设置。不过,直到唐末五代时期,傍海道除了季节性地使用外还是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辽朝兴起后,部分居住内地的辽人被皇帝遣回东北。不想一干人等行经辽西走廊时突遭大雪,辽朝随即将其就地安置。随着定居人员的出现,辽西走廊开始得到开发。后来,在辽西走廊又相继出现了润州(秦皇岛市)、迁州(秦皇岛市)、来州(绥中)。到了金朝兴起,女***为了方便南下侵宋,又在辽西走廊上每五十里设一驿站。从此,便捷通畅的辽西走廊才真正取代古北口道和卢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