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是故意躲开前两次,第三次被迫吗?
刘备三顾茅庐,可谓是心诚至极。
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本身就有投刘备的意向。准确的说,他早就有投奔一个“蜀主”的意向!不是说古时候或者三国时候,就算是拿到现代,《隆中对》都堪称经典的战略构想!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需要很多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因素。诸葛亮是经过多方考察验证才会有《隆中对》这样的构想的!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前两次不见刘备呢?不是不见,是没时间见!因为诸葛亮在“见朋友”,你相信吗?绝对不是的!诸葛亮是在勘察地形,绘制地图!
好了,第三次见了!而且相谈甚欢。为什么刘备高兴呢?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不是纸上谈兵。一个宏大的构想是不足以打动刘备的,加上他有战略构想地图!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叫“有图有真相
《隆中对》是给专门的人有准备的!是给像刘备这种虽然落魄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一定的威望的人准备的!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证明,那么后来的“木牛流马”是不是早就设计好了的呢?木牛流马用在一马平川之地有用吗?用在西川这样的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其时,益州牧刘璋以懦弱多疑出了名的。汉中的张鲁时不时的就来“报杀母之仇”。益州内乱了,机会就来了。这就是“天时”。
刘备的兵力虽然有限,但是要修理刘璋这样的庸人,关羽张飞的大刀长矛足足有余。加上刘备“大汉宗亲”的身份、仁德的美名,诸葛亮这个时候正是拜主公的最佳时机。
所以呢,诸葛亮等的是这个时间等的是这样的人!
诸葛亮第三次才出现是因为,他也需要贤主,如果前两次就出现的话,会降低刘备对诸葛亮的期望,从心理学来说的话,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太珍惜。而且诸葛亮是早有准备,在草庐中并不是单单的看书,而是分析局势分析的很明了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二次诸葛亮有意避而不見,考验刘备是否是真心实意的,笫三次是在前二次考验基础上作出决定的。诸葛亮当时也想寻找一个先主施展自已雄心大略,救民於水深火热之中。实现一统天下的最终目的。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诸葛亮不世之材,号称卧龙,自比管仲乐毅,睥睨天下雄才,未出茅庐,已知三分,择主而事,当不在话下。所以,刘备三顾茅庐安天下,不过是诸葛亮略施手段,诸多明星群演参与的,一出明主贤才三辞三请,终于“中吾计矣”的好戏而已。何以见得,下面一一道来。
一、首先,刘备荆州酒后失言,反对刘表废长立幼,得罪蔡瑁而被追杀,直至跃马檀溪,带水而走,野遇牧童(群演一),炫笛技(不俗),识破自己身份(有见地,至少诸葛亮朋友圈经常讨论他),好奇心遽然而起,随后大佬(明星一)司马德操,炫琴技(呵呵比牧笛更高级),出高论(卧龙、凤雏得一安天下),引得兵少将寡,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刚脱生死的刘皇叔,怎么会不立马垂涎三尺?德操与高人徐庶深夜密谈择主,刘备心痒几乎不能自已。
二、徐元直(第二位明星)走马荐诸葛。徐庶化名投军,帮助刘备挫败曹仁,刘备大为倾心,以为安天下之奇才,却被曹操设计挟持其母赚去许都,百般不舍,逗留盘桓之余,徐庶打出广告:“以某比之孔明,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德操老兄借拜会徐庶之名,在军营再次广告,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四、第一次拜会,隆中农夫(群演若干)荷锄作歌(当然是孔明大作):“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直比圣人教化)。回程又遇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明星三)大谈天下(往来无白丁),皆高人。
五、第二次拜会,遇孔明两位高友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明星四、五)纵酒高歌,畅谈天下。孔明弟弟、老丈人均吟唱孔明佳作(亲戚朋友齐上阵)
六、第三次拜会,孔明祭出终极大招,隆中对。彻底暴露其谋天下先谋明主的工巧用心。呵呵呵,入吾毂中矣。
中国文化素有有三拜、三请、三辞等事不过三之说,前戏铺垫已极。从今天暗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孔明乃此道高手,刘备脑海里已经被深深种植一个概念:诸葛亮苦难终结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非卧龙不能终结自己苦命的上半生。盗梦空间所述,种植一个概念到别人脑海里是有极高风险的,更是用两个多小时的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如何九死一生。
自古君臣猜忌为治国行军之大忌,诸葛孔亮此举大费周折,所谓,智者做事谋始,第一步定位至关重要,至此,玄德孔明鱼水情深,非关张二人可比,疏不间亲定论轻松跨越,一展雄才,毫无障碍,皆源于三顾茅庐精心策划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