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把君主之位传给刘禅是怎么想的?
是不是觉得刘禅是个废柴,刘备临死前老糊涂了?其实刘备想这事想很久了
以前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个废物皇帝。最近又兴起了他是一代明君,聪明得很——不仅在位时间长,而且独立能力强的说法。“非黑即白”,不是昏君就是明君,这种对立的观念未免极端。事实上他应该只是个平庸的人罢了。那刘备怎么不选择其他儿子?
在之前,大家不怎么关心历史,觉得《三国演义》的形象就是历史上的形象,所以刘禅就是无能的代言,曹操就是反贼的象征,诸葛亮就是道德的代表。但是,刘禅并非一无是处,曹操也不能仅用反贼定义,诸葛亮也并不是没有道德问题。
刘禅继位的时候才16、7岁,这样的年轻人在稳定的***里面确实不容易发挥,体系几乎完全成型,分工也早已明确,相对于孙策和孙权那会还不相同,孙策和孙权比刘禅发挥空间大多了(当然我依然认为他俩比刘禅强)。
(《三国》剧中刘禅、诸葛亮)
诸葛亮早就在蜀汉有相当高的地位,再加上刘备的托孤嘱咐,诸葛亮就成了蜀汉的正式代言人,实际就是总经理。刘禅在诸葛亮掌权的阶段几乎毫无作为,祭祀是他,政令是诸葛亮,动不动就先皇刘备,刘禅想必不会很开心。
刘备的儿子不仅是刘禅一个,为啥不选择其他儿子?实际上刘禅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这个哥哥是刘备“***子”,是义子,刘备从血统上就不认可刘封,诸葛亮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二人早就商量要除掉刘封了。刘封虽然年纪大,有战争经验,但是不被认同。就像网红将领冉闵一样,他在羯族有类似的地位,当初要封他为太子,后来爽约了,冉闵这才非常愤怒并非常失望。
(《三国演义》刘封)
刘封则直接被处死了。
刘禅的年纪尚且不大,他俩个弟弟就更不用说了。在当时无疑是立一个较为年长的人做接班人为好。
关于刘禅,确实没有太突出的表现。不过因其在位时间长也可以说他并非***,他在任期间,废除丞相制,让蒋琬和费祎互相牵制,确实是用人有术。
脱离了史料瞎猜就是耍无赖~对于刘备临终的想法,我们结合文字记录尝试略加分析。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上面这一段,是被后人称为“算无遗策”、“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对曹丕说的一番话。意思是刘备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理政,魏国暂时没有这俩人的对手,即使曹丕亲自出马,胜负也难以预料。
所以,千万不要被三国演义中哭哭泣泣的形象蒙蔽,人家刘备从一个卖鞋的小贩起家,创业难度比袁绍、曹操、孙权之辈大多了,最终却能在汉中与曹操硬刚,生生的三分天下,不是雄才大略又是啥?
所以对这种水平的领导临终所言,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意思。
刘备病重之际,任命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时任尚书令李严为二号托孤大臣。
李严此人经历比较复杂,最早时他在刘表手下当差;曹操占领荆州后,他逃往蜀地刘璋势力,并且体现出了杰出的才能;刘备入蜀时,带兵前去抵抗的李严则利索的临阵投敌,继续得到重用。他的职场生涯盯准了为刘氏服务,看来是个铁杆汉家拥护者。
李严政治能力突出,曾经与诸葛亮、***等人一起拟定了《蜀科》,确立了蜀汉的法律基础;他为人孤傲清高,不愿意拉帮结派。刘备任用他参与托孤,就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特点。
对于头号重臣诸葛亮,刘备与其的一番对话颇令后人津津乐道:
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