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家大业大,为何不把“东汉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
我是司马赖氏,谢邀。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汉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流淌下来,就算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那些三常五纲、君臣之道还是根深固蒂的,就像是皇帝头上的珍珠,可看而不可碰的!
一直到曹操最后兼并北方诸侯自成一霸,哪怕汉献帝最后成为了任人宰割的一个稻草,曹操始终也没有把他办了,而是一直奉为“掌上宾”,原因有三:
一:天时.
曹操身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非常明白,逆天行道必不能成功,纵是曹操最后成为东汉末年的实际掌陀人,就算功高盖主,当时人心惶惶很多人是蠢蠢欲动的,如果冒然称帝,无异于董卓附身,天下共讨,结局可想而知,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在对的时机。
二:地利
曹操生前,天下有三(魏蜀吴),九州并没有完全征服,如果冒然代汉,蜀吴定会合谋共讨,那曹操是很难招架得了,或者历史都要改写…
三:人和
天下大乱本身就是暗流涌动人心惶惶,先不说吴蜀,就当时曹操集团内部更是矛盾重重,人心未稳。
曹操养祖父曹腾是东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私人秘书,父亲曹嵩是公司也是高层,依靠这层关系,20岁时的曹操成为东汉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中下层员工,被派到公司总部所在地洛阳,担任保安队长职务,济南分公司行政经理等。33岁时达到他在东汉公司职务的最高峰,被董事长汉灵帝看中,提拔为直属公司西园军典军校尉。
后因东汉公司决策层发动内讧,分公司经理董卓借机控制了公司董事会,并对董事会,管理高层进行清理,安插自己的势力,搞得公司业绩直线下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
在此形势下,曹操也是辞职下海,在河南老家陈留自立创业,成立曹魏股份有限公司。举着讨伐董卓,重振东汉公司的旗号,快速扩张,兼并吕布、袁术、袁绍、张绣、张邈等公司,业务不断壮大。
在此基础上,与东汉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曹操亲自兼任了东汉公司首席CEO,让原CEO汉献帝只挂名誉董事长。凭借东汉公司的人脉***,一跃成为当时综合实力最强的集团,与蜀汉集团,东吴集团瓜分了绝大部分市场。
曹魏集团成了新组建的东汉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借东汉公司的壳上市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曹魏并不急于样做,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刘汉作为老字号,百年老店,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曹魏作为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排第一,但也面临蜀汉,东吴这两个新锐品牌的竞争,所以还需要借东汉公司这个壳,来证明曹魏是真传的唯一正宗。
二是曹魏集团已对东汉公司绝对控股,将东汉公司更名为曹魏股份有限公司直接上市,这与曹操一贯标榜的“重兴大汉老字号”的创业口号相违背,必然会引起用户好评度降低。而目蜀汉,东吴这两个竞争对手势必也要求上市,所以得不偿失。
首先,时机不到。汉虽然名存实亡,但终究还是名义上的天子。从传统的观念来说,人心还未完全变化。天下还没有统一,外有蜀吴,内部也还有很多荀攸荀彧这样的势力反对。留着汉天子有利于凝聚内部人心,对外出师有名。
第二,曹老板自己不想做皇帝。因为出身不大好,不像好哥们袁绍一般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动不动就被人骂。但是留给后代就不同了,二代的出身就是魏王正统,出身就相对高贵。
第三,反正实际权力在手,都和当皇帝差不多,何苦要去找个骂名。
三国中曹魏的军事指挥权都掌握在宗室手中,外姓将领有怨言或抵触情绪吗?
曹操手底下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宗室将领,几乎都是镇守一方的诸侯。那么外姓将领会不会有怨言呢?我认为因为曹操处理的十分好,所以这些人没有怨言。
宗室将领中,比较拔尖的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曹休,这六个人对曹操是忠心耿耿,从最初起兵的时候,就已经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了。外姓将领中比较突出的,是我们时长谈到的五子良将,也就是于禁、徐晃、张辽、乐进、张郃。这几个人大多数都是曹操从外面收编过来的,在击败了其他诸侯以后,将这些武将收服到自己手下。
这两方面人马都是非常有优势的,不过曹操安排的比较好。并没有让这些外来户完全形成一个团体。而是让外来将领跟宗室将领一起打配合。比如说夏侯渊镇守汉中的时候,张郃就是他的副将。太原平叛的时候徐晃是跟着夏侯渊的。渐渐熟悉了以后,也会让他们各自单独出征,很少有外姓将领同时出征的情况出现。
可以说曹操所带领的本家兄弟们,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是曹魏的股东。他们不是在为别人打天下,而是为自己家里打天下。将来打下天下以后,他们也有股份和分红的。所以这些人本身跟外来将领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人,他们都是在曹操一文不名的时候,相信并且跟随曹操一起出征的,所以算是原始股东。
而外姓的将领们,全都是在曹操逐渐做大的过程中,才逐一投靠曹操的,他们属于被曹操挖墙脚挖来的人才,最多只能当一个职业经理人,绝对不会碰到分红这种好事。所以他们心里是清楚的,也就不会跟曹操这些宗室的将领去争。更不会说在他们宗室将领分红的时候,这些外来将领人会有什么怨言。
这些外姓将领可以说是曹家集团的中流砥柱,如果待遇不够好的话,人家是不愿意为你干活的,所以曹操给与他们的待遇是相当高的。比如说张辽,曹操就愿意将合肥地区完全交给张辽来打理,这是对张辽的无限希望和信任。
如果张辽投靠东吴,那整个徐州地区都会陷落,所以曹操在这方面是做得相当好的。再说支援樊城的曹仁时,曹操先后派遣了于禁和徐晃两位将领,统领大军前往支援。这也是无上的荣光,因为大军的军权只掌握在于禁和徐晃的手里,没有宗室将领插手。于禁投降导致全军被关羽收编,这种后果曹操也必须要承担。
曹操虽然没有册封所谓的五子良将,但是陈寿写《三国志》时确实有提到过这么一段: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里的五子指的就是于禁、徐晃、张辽、乐进、张郃这五个人。而我们发现,五子良将当中,没有一个是宗室将领。在其他地方也没有见到曹操单独给宗室将领编一个称号的,可见曹操对五子良将的喜爱程度。
不仅是喜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笼络手段,跟刘备的五虎上将是一个道理。给与了他们特殊的地位和待遇以后,这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给与他们足够的荣誉。只有做到这些,其他外姓将领们才能以他们为榜样,努力为曹操卖命。
曹操在三国时期可以说绝对是一个天才,他第一个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让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跑到自己身边。因为他讨厌这些士族阶级,这些人依靠家族的力量和祖宗的照顾,得以身居高位,其实能力真的很一般。所以曹操认为要想夺取天下,就不能依靠这些人,而需要找一些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