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作为家族历史存续的记录,您认为应该要续写吗?
如果根据你问题本身要求来回答的话,可以比较圆滿地完成。但是看了你展开的补充说明以后,问题就稍显复杂了。根据我平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回答中尽力而为。
在古代,由于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中国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谱牒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作为明世系、別亲疏、辨尊卑的依据,也是继承权位和财产的依据。在封建门阀制度盛行之时,谱牒又作为选官和婚姻的重要依据。比如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因为自己的身世之谜而十分焦虑,他清楚自己的爷爷曹腾是汉宫大长秋、贴身服侍皇帝的随身宦官,于是抱养了一个儿子取名曹嵩,他就是曹操的父亲。
但是自己父亲的真实姓氏却是一个谜,而新兴势力集团士大夫阶层十分鄙视曹嵩,认为他身世不清,来历不明。这种观念严重地阻碍了曹操想跻身上层社会的愿望。以至曹操不惜一切代价纠缠当地名流许劭给自己一个评价。
无奈之下的许邵只好评价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后“大悦而去”。虽然扯远了点,但是也说明古代是讲究“成份论”的。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终于遏制了门阀制度的盛行。但是,谱牒仍然发挥着记述一族一姓的历史文献的作用。谱牒的内容记载着姓氏渊源、族源考辨、族规、家法、服制图、字排班辈、祖祠祖墓、祭祀祝文等等。
只有宗族文化浓厚的地方,才更重视传宗接代,开枝散叶。这种传统习俗当年是跟***生育相抵的,所以认为是封建残余。而现在有专家开始为人口红利减少而忧国忧民时,传统的宗族文化又有优势了。家谱、祠堂、祖墓是宗族文化的三架马车,缺一不可。连自己家族历史都搞不懂的人,怎么去了解国家历史?
家谱既是对家族每一个人历史存续的记录,是最普通最下层人唯一的传承记录,也是一种以家为单位的人口普查。只要有完整的家谱,家族的人物就会被世代贯穿,线索分明。我敢说,对于大人物来说,各种书籍资料都有可能对其进行记录,可大多数小人物就难有将名字打印成铅字的场合和机会了,也许家谱就是唯一的机会。家族可以促进人民遵法守纪。家谱上一般都有家规、家训等,给本族人办事也提供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家谱也可激发人民的团队性!通过家谱,人们常会对本族有为长辈而见贤思齐。激发人民的创造性。还有,祖先的遗传物质其实是一代一代遗传到了我们身上,就其本质而言,我们就是自己祖先的延续。中国人信神,但神位上书“天地国亲师位”!亲就是祖先。祖先是什么?祖先就是自己遗传物质的来源,是根!这个神的本质就是自己!而且,你老了也会在神位上去!原来敬祖就是敬自己!你也是后人的祖!中国人神,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自己!敬自己,就要敬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己敬重自己呢?!本人认为,家谱是应该续写的。回答供参考。
俗话说: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这个规从哪来?当然从孝而来。那孝又从哪来?这就牵系到根脉香火问题,这个根脉香火和训规得从家谱中找。所以,我认为作为家族历史的家谱必须续写。有人说,这是在搞宗派、搞姓氏独立,我认为:非也!一个一家之长,连祖上传下来的家规、家训都不懂,何以致家?倘若国家委任你做一方之官却没有行为的约束,你能称职造福百姓吗?
家谱是记录个人及家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主持修缮家谱的人在族下不仅是文***斐然、品德高尚,而且还具备忘我精神和驾驭能力,否则会半途而废!
我老家的家谱是2002年修缮成功的。家谱记载须六十年续修一回,不可超前也不容拖后,主持修家谱的是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退休教师。他历经三年,风里来雨里去,走访出差吃饭全是自己捣腰包。后来有几个大户慷慨解囊并帮助成立了一个理事会,这才按部就班地开展搜集资料和誊抄翻印工作……
二十年过去了,十八箱崭新的家谱被安放在被选定的保管人家中,另加印了三箱,分别寄存在南京、合肥、芜湖三家档案馆。
上一趟我回老家,遗憾的是听说老先生作古已有八年,理事会里骨干也有几位追尘先人去了。[流泪]
(特别提醒: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