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老师卢植究竟有多厉害?他的后代中都有哪些大名人?
知道唐代五姓七家吗?
范阳卢氏,就是卢植子孙。
东汉卢植以儒显名,更是文武皆能,不仅收了公孙瓒与刘备这样的学生,子卢毓官至曹魏司空。北魏时期确定范阳卢氏为五大一等姓。唐代中期之后,先后有八位卢氏成员担任宰相。
知道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吗?
他预备成亲的未婚妻就是卢氏女,被宰相白敏中骗回首都后强迫娶万寿公主,郑颢因此愧疚一生,43岁就郁闷而死。
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但同时却也是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大量具有***色彩的人物“扎堆”出场,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演绎出一段段佳话。刘备的授业恩师、汉末三国唯一的完人卢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年轻时便以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志存高远而著称,在目睹东汉末年的种种乱象后,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据史书记载,卢植不仅德行、操守俱佳,而且还是个伟岸挺拔的男子汉,身高八尺二寸,说话时声音响若洪钟,非常有气势,常被时人夸赞为奇男子。
卢植为人慷慨,不喜欢吟诗作赋,但却对研究经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拜当时的大儒马融为师,并与大名士华歆、郑玄、管宁等人成为同学。在刻苦钻研儒家经典的同时,卢植还拜大儒陈球(后来官至太尉)为师,跟着他学习刑名法律,也是颇有所成。在两位名师的悉心教导下,卢植的学业突飞猛进,逐渐成长为一名兼通经学、律令的大才子。
卢植学有大成后,便在老师的推荐下步入仕途,历任九江太守、议郎、北中郎将、尚书等职务,并以文官之身走上战场,曾经两平蛮乱、大破黄巾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如此,卢植的学术成就也是斐然可观,曾与大儒蔡邕、马日磾、杨彪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并参与续写《汉记》,深受时人的赞许。
在古代啊,厉害的是家族,而不是个人。我们比较清楚的就有,唐朝时期的,“五姓七望”这都是当时的顶级家族,李世民就是“李氏家族”出身,所以说在古代成也家族,败也家族。这也是为什么要广开科举,吸引人才入仕。因为当时的朝廷大部分都是家族中人来担任,这就是“官官相护”的由来,隋炀帝杨广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古代他就是暴君,他真的是暴君吗不见得,只是他深深的触碰到了家族的根本,隋朝的灭亡完全是家族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所造成的,再加上他三征高居丽,没有足够的兵马来镇压,导致的灭亡,而不是所谓的演义所说的,好色只能代表他的个人生活问题,只不过被无限放大了而已。
再说说三国时期,在汉朝时期,想要出人头地,你必须要文武皆会,还要有好的背景,有人为你举孝廉才可以,而不是你有才华就可以的,也不是三国时期,有才华就被重用,像郭嘉那样的,有点难。只能说他命好赶上了老曹才会千古留名,如果在和平时期,汉朝统治时期,他做不到像现在这样的名声。因为他没有大的背景。
门生的由来,是大家族帮助你举了孝廉,供你读书,然后入官,这样才能平步青云,但同时你的身上就会打上某某某家族的标签,这就是门生的由来。因为当时的书籍基本都在大家族手中所掌控,想读书只能找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在当时袁绍的“袁氏家族”能够成为门生遍布全国,号召力极其强大的家族了。
刘备的老师卢植的家族没有袁氏的强,但是亦不弱,所以刘备才能在前期虽然艰难但是能够起来,不然你一介白身,去拜访别人,看门的都不会让他进去,这就是老师的重要性了。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很艰难。就好比我们的诸葛丞相,要是没有他的老师给的评语谁认识他,
卢植的后代,有这么大的家族培养,同时培养一大堆人,怎么也能出现那么几个有才华的人,再加上家族的扶持,当上大官再来反哺家族,这就是所谓的“千年的家族,流水的王朝”了。所以每一代都会出现家族的顶梁支柱,所以家族代代昌盛,卢植的家族到了隋唐时期那就是所谓的五姓七望当中的,“范阳卢氏”家族。可以这么说在没有活字印刷术之前,就是家族的统治时代。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是 缌念 感谢大家
卢植为人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子女 卢毓,曹魏名臣,官至司空,封容城侯,谥号“成”。 孙子 卢钦,西晋时官至尚书仆射。 卢珽,曹魏时官至泰山太守。 卢氏,卢毓女,嫁华廙。 曾孙 卢藩,卢毓死后嗣侯。 卢浮,卢钦子。 卢皓,卢珽子,西晋尚书。 卢志,卢珽子,西晋尚书。 玄孙 卢谌,卢志子,晋怀帝被掳后投奔刘琨,后投靠段末波。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 《太平御览 卷五百八十九·文部五》引《述征记》:下相城西北汉太尉陈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记***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人。
谢谢邀请!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在三国中,有没有人品和才能兼备,文韬和武略并存的人,我左思右想还真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不但刘备敬仰他,而且曹操也非常仰慕他,他就是刘备的老师卢植。卢植文武兼俱、德被四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才略与远见并存,忠心与担当并重。
卢植(139-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身长八尺,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有刘备、公孙瓒及刘德然。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光和七年(184年)二月, 冀州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响应,朝野震动。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而这时,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雒阳后,向刘宏进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刘宏大怒,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阳,判处***(减死罪一等)。 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战败。
老子的故乡是在涡阳还是鹿邑,你怎么看?
老子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老子《道德经》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老子展示的宇宙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在孔子眼里,老子关乎天道(宇宙大道)的思想高深莫测,难以理解,故称之“其犹龙邪(耶)”!
在庄子眼里,老子直接被称为“博大***”。***与圣人谁境界更高?《黄帝内经》中将人才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人才叫“贤人”,比贤人境界高的是“圣人”,比圣人境界高的是“至人”,比至人境界还高的是“***”!
在胡适眼里:“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在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眼里:“老子的思想超越了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范畴!”其实,历史上一直流传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是对老子最霸气、最恰当的评价!虽然这句话在今天被很多人当作夸夸其谈的戏言!
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这里的苦县即今天河南的鹿邑县!但到了唐玄宗时期,朝廷斥巨资大力兴修老子庙堂,地点却不在河南鹿邑,而在安徽涡阳!这是为何呢?
唐朝是李家人执掌天下,因与老子同姓,便认祖归宗,倍感荣幸。按中国人讲究列祖列宗的旧制习惯,史官们刨根问底,发现涡阳乃是老子祖籍之地,故而在此兴修老子庙,同时追封道家庄子为南华***,唐玄宗还为后世留下了御注道德经。
央视专题片说老子是河南鹿邑人没有错!说老子是安徽涡阳人也没有错!一为来龙,一为去脉!从出生、成长之地而言,老子便是河南鹿邑人!而按祖籍而论,老子便是安徽涡阳人!
几千年前的事情,虽然可以营建故居,什么的来构建旅游***。但是对于老子这样的文化名人来说,其实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又有多少人还在用他的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别丢了西瓜捡芝麻。要注意老子的思想体系,哲学思想。这些才是老子留给我们后入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关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
1、《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2、河南鹿邑说,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
史学界普遍认为是河南省鹿邑县。也就是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
看看现在河南鹿邑人的品德与素质,老子不可能是河南鹿邑的人,因为老子讲的是道德素质,而这些道德和素质都非常巧妙的避开了鹿邑人,所以我认为老子不可能是河南鹿邑的人。
中国人喜欢争名人故里,最有名的是南阳与襄阳争诸葛亮故里。诸葛亮躬耕地在现在的襄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老子的故里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首先我们看《史记》中司马迁是怎么说的:“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春秋时期的苦县到底是哪里,现代人没完全弄清楚,所以有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的争端。但是别急,接着往下看《史记》: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你看司马迁也不确定老子到底是谁,他在老聃之外,又提出了两位老子的人选:老莱子和太史儋。最后司马迁说:世人不知道到底谁是老子。认为老子是一位隐君子(不是瘾君子),所以身世才如此神秘。
老子是我国的伟大思想家,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河南鹿邑也好,安徽涡阳也好,都是人们对于古代那位伟大思想家的纪念,没必要非得争出个是非来。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老子明明是鹿邑的,有两千多年历史,受八余位皇帝祭拜,是中央官方以及民间文化组织承认了的,可自打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涡阳籍道士捐款后,涡阳自此说是他们的,这就要来分一杯羹,啧啧啧,一切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也许涡阳人接受不了,这可以理解,换谁都一样,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信可以多查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