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你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是哪一本?
2019你读过最好的书是什么?
其实我只是把“三国”算是又重读了一遍,细细体会揣摩其中的三足鼎立的原因: 何以谋论三国,何以三分天下定?这其实挺困扰人的!三国读起来也蛮有趣味的。
2019年里,我读了35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诗词、历史、古代文学,在这里我分享《叶嘉莹谈词》。
这本书不是叶嘉莹先生亲自撰写,而是先生历年著作中词学理论论述的原文摘录,共有600则。每段摘录后都标出了原文出处及页码,方便读者查阅全文。这部书摘录的数目包括叶先生的16部专著,还有先生未发表或发表而未结集的论文与演讲。可以说,涵盖面足够广。
这部书收录的是叶先生词论中的宏观观点,不涉及太具体的词人词作,可以说,是对叶先生词学理论的梳理。对于喜欢古诗词的朋友,是非常值得读的。
这本书把600则摘录梳理分类,分为本体论、批评论、词史论三部分,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叶先生词学理论的全貌。
《本体论》讲的是词的本质是什么,美在哪里,分为词的美感特质、言外意蕴、弱德之美、诗词之别、词曲之别等五章。《词史论》讲述词的发展演变。叶先生一改传统词论中豪放、婉约的分类方法,把词分为歌曲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这样的分类更为合理。
《批评论》中传统词学的批评,也有西方文学批评,叶先生综合运用东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之长,来研究词的本身,所以能既能论证前人的观点,又能纠正前人的偏颇。不管是张惠言还是王国维的得与失,叶先生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喜欢古诗词,崇拜叶嘉莹先生,也读了先生好多论诗词的书,看了许多先生演讲的视频,经常遗憾没有人系统梳理先生的词学理论。而这本书满足了我的期望,所以第一次看到它时,就果断买了下来。
二O一九年读了不少书籍,感触最深的是《华山百赋集》,此书收录歌咏西岳华山词赋一百五十篇,可谓篇篇精品,字字诛玑,集纳现代赋才之灵气,汇聚四海赋家之盛宴。如若了解华山及华山文化,拜读此书受益深厚,感受中华文明渊源悠远,博大精深。
读的书挺多,都觉得不错,但是我不会和别人分享的!因为适合我的书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应该去读你应该读的书,自己欠缺那方面就去补那方面,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好就好!再说我挺自私的,哈哈哈😄只想自己悄悄进步!所以😊我不会说的,[大笑][大笑][大笑]
推荐李娟《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只推一本的话,推荐后一本。
李娟被誉为“阿勒泰的精灵”,她的笔让新疆阿勒泰地区活跃在了很多未曾了解过那片土地的人眼里心里。在她的笔下,这片土地清新,鲜活,富有生命力。
而《冬牧场》,则是她参与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而深入阿勒泰冬窝子写下的一本纪实性散文集,记录了哈萨克民族冬季转场的生存图景。“再过两年,就再也看不到这样搬家游牧的场景了。”这是一片或许即将被放弃的荒野,是一种或许即将消失的古老传统的生产方式。
在这本书里,李娟的文字风格一如往昔,再苦寒的生活,都能让她传达得有滋有味,也让我确信:生活的确因人而不同。她以最真诚的写作姿态,用充满灵气与趣味的文字,写出了生命在荒野上的抗争,让我在这个冬日里收获了许多温暖的感动。
在那里,生命在极寒条件下展开着跟自然的对抗,为了生存,人与动物,都在努力向上,荒芜的原野上,生命粗犷,盎然向上。
我们许多人,或许终其一生或许都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只能为之唏嘘,为这遥远而古老的生活方式,为这朴实而真诚的文字,为这极寒条件下人性的温暖。
东吴势力形成简述,孙权为何离开根据地迁都镇江?
都城,是一个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一般来说,选择在哪里定都,需要纵横衡量评估各种因素才能加以确定。明代陈建在《建都论》认为都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
正因为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复杂,都城地点的选择历来都很费脑筋。
简单粗暴的,如西楚霸王一把火烧掉咸阳,回到彭城定都,反复纠结的如朱元璋,先后选了南京、开封、凤阳,甚至还有长安,作为都城的候选地。
当然,还有那种随着势力范围逐步扩大而迁都的,比如北魏,崛起于北方,先是以平城作为都城,后来又有孝文帝打算一统天下而迁都洛阳。
我们今天说的东吴,情况有点和北魏相似,都是因为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大而适时变更都城的地点。
1、吴县。即苏州,这里是秦汉吴郡治所,《吴书》中说孙坚家族一直居住在这里,“坚世仕吴,家于富春”。
东汉中平元年,即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孙坚被征召入军,带领儿子孙策渡江跟随中郎将朱儁南征北战。初平三年,即192年4月,孙坚在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被暗箭射中身亡。
孙坚死后,时年17岁的孙策将其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后,举家迁到江都(今属江苏省扬州市)。
不久,孙策带兵渡江回到江东,先后夺取吴郡、会稽郡等地。此后,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权继位初期,依然以吴县为治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从时间上来看,孙吴前后在吴县待了14年之久。
2、京口。
从上图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入海口在今天的镇江一带,这里江面辽阔,宽达几十公里,浩浩瀚瀚蔚为壮观。
吴字的美称?
吴清心:语出唐•柳宗元“汲井漱塞齿,清心拂尘服”;
吴凯歌:语出明•于谦“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吴鸿飞:语出唐•杜甫“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吴万里:语出唐•唐寅“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吴杰雄:语出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吴成城:语出《国语》“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吴路遥:语出明•《醒世恒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吴寒彻:语出元•高明“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吴留清:语出元•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吴林耀:语出东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