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树铮?
民族英雄?不开课了简单说一下,清***垮台,外蒙王公僧侣人心惶惶,纵然短期自立,徐某人如果不一味用强,恩威怀柔并济,怎么可能最终让外蒙各个势力形成了必须独立的共识??
清朝拉拢蒙古还知道联姻,封王呢,你现成的经验不知道学,分化手段不知道用,外蒙上层各个势力本来对于独立看法不一矛盾尖锐,结果徐树铮的大兵一到...
可笑现在很多网站地摊文学贴还夸此君短暂收复外蒙是民族英雄,徐最后让外蒙全体权利机构达成共识而独立,本质上就葬送了后续***通过谈判解决的可能,国力,法理,历史***,均无突破口!徐的态度和做法恰恰帮了倒忙,一副武装占领,意图军管的德行,把王公贵族们推向了独立的道路。
徐的做法恰恰是在关键历史时间点,关键岔路口上走错了方向。不同量极的军事实力,不同的战略环境,注定了我军之西藏,非北洋之外蒙可比,既然北洋的情况更恶劣一些,就更加印证了我对徐在外蒙问题上不知怀柔,一味用强造成外蒙统治阶级空前团结一致独立的结果!所以这个锅,我军也好,国军也罢,不背!
首先徐树铮有汉武帝唐太宗之功劳的说法我没听说过,不过在和孙中山接触中,孙中山曾以陈汤、班超相称许。说实话,徐树铮在近代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随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外,在其它军阀中树敌太多,最后被冯玉祥派人暗杀了。
徐树铮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军事人物,是北洋军阀皖系名将,是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将,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离不开徐树铮的鼎力相助。以至于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实皆(徐)兄运筹赞襄之力居多。"
我觉得题主把徐树铮比喻成汉武帝和唐太宗,估计是和徐树铮用武力胁迫外蒙古撤销宣布独立有关。这个事是这样的,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南北军阀为谁来接替大总统之位发生了战争,国家眼看重新陷入混乱局面,徐树铮力争武力统一南北局势,而临时大总统徐世昌要和平统一。当时国内国外反战的情绪高涨,没人愿意打仗了。徐树铮为了"给武统"找一条出路,来证明武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重振皖系政治声望,他就想到了武力胁迫外蒙古撤销独立这个办法。一方面捞取政治资本,一方面显示武力征服的作用。
话说辛亥革命时,外蒙古乘国内自顾不暇的时候,在俄国庇护下,先宣布独立,后迫于外蒙百姓不愿意独立的缘故,改为自治,中华民国享有宗***的空名。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发生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了震动,于是又想回归中国,但是在回归的问题上和北洋***讨价还价,此时段祺瑞指派徐树铮带兵武力进驻外蒙古。
徐树铮于1919年10月23日自京启程,10月29日抵达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随后对外蒙当局施压,徐树铮于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出示他新拟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徐树铮的意思很明显,先签字,有什么事好商量,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销自治,再商定条件,并警告"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徐树铮果然厉害,他说,如果不签字,把皇帝抓起来还不算,别看你老了,照样一起抓走。
"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以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赶紧召集王公和喇嘛开会,拟出了请求撤治的呈文,马不停蹄地交给徐树铮,徐树铮随后立刻将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这件事看似大长民族自豪感,但也留下了外蒙第二次独立的口实,本来外蒙是自愿回归中国的,由于徐树铮的介入,使自愿变成了强迫。过了一年左右,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以受到北洋***的威胁为借口,再次宣布独立建国。
在北洋军阀的历史中,有一个人物不被大众所熟悉,但是他却对北洋政局的发展与演变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他就是徐树铮,是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的心腹和核心智囊。段祺瑞每一项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徐树铮的身影。
徐树铮能不能称得上是民族英雄,还是有待商榷的,不过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在徐树铮的一生当中,他既从事过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活动,也参与过尔虞我诈的北洋政治斗争。因此,在评价徐树铮的时候应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徐树铮最早崭露头角是在1902年向袁世凯谏议的过程中,1902年,慈禧太后以袁世凯平定义和团有功,决定擢升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但是袁世凯在接到任命后却犹豫了,因为他想盘踞山东,借以扩大自己的实力。段祺瑞于是向袁世凯推荐了自己的心腹徐树铮,徐树铮建议袁世凯还是去赴任为好,理由是:“恋齐鲁不足以有为”、“据中枢而天下归。”徐树铮也因此受到袁世凯的青眼相待。
辛亥武昌起义后,徐树铮在劝清帝退位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最早促使清帝逊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段祺瑞等42名将领联名发出的“清立共和政体”的通电,而该通电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徐树铮。
徐树铮虽然在民初的时候依然是袁世凯***的谋士之一,但是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徐树铮表示反对,并以段祺瑞的名义向袁世凯写了一封建议书,建议袁世凯不要称帝。
1917年的府院之争,将张勋引入北京的是徐树铮,而将张勋赶下台的也是徐树铮,可见其手段之一斑。
徐树铮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治边,特别是对于蒙古地区的***的维护。1918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期间他亲自制定了《西北筹边办法大纲》,内容涉及蒙古地区的交通、林业、矿牧等多个领域,为了筹集治蒙资金,徐树铮还主导设立了边业银行,但是随着1920年直皖战争的爆发,徐树铮的西北筹边使臣的任期也结束了。
徐树铮后来受到北洋系的排挤,逐渐倾向于认同孙中山的思想和路线。纵观其一生,徐树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汉武帝?唐太宗?≈徐树铮?
民国初年徐树铮出兵外蒙古确实为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做出来重大贡献,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汉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点过了。
汉朝初年的白登之围让汉朝开始了持续60年的对匈奴人的妥协,因为匈奴拥有骑兵四十万,占据整个北方草原,并对西域地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当时北亚第一强国。汉武帝任内改变对匈奴的妥协,开始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并对强盛时期的匈奴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仅名将霍去病就消灭十几万匈奴战士。此后300年,汉匈之间虽然时战时和,但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汉朝的藩属国。最难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还被称为汉族。
开启了***盛世的人。在唐朝初年,北方最大的国家是突厥,他们的势力东到太平洋,西到里海。估计也占有西伯利亚,因为唐灭突厥后有西伯利亚的丛林部落来长安进贡。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生生被李世民打的魂飞魄散,并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此后,北亚地区尽归唐朝,李世民也***原各部成为***!
以上两位帝王的功绩是打败北方最强大敌人,不知道当年徐树铮是否做到!估计徐树铮连想都不敢信吧!
最后,夸一个人太过了会起反效果的!
"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这是孙中山先生闻知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后所发的感慨。
1919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同年10月,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徐树铮将军指挥边防军进驻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尤其是唐努乌梁海,已被沙俄侵占长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
1880年11月11日,徐树铮出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的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父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定居。父亲徐忠清是一位乡村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自称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
徐树铮生长在这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徐树铮听说清***正在招募士兵,他认为这是自己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便从父亲的床头拿了钱偷偷离家投军。徐树铮离开徐州前往济南,欲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 ,
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他却在袁世凯派来考察他的朱钟琪面前吃了闭门羹。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滞留济南,只能借酒浇愁,却意外的遇到了袁世凯麾下被誉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二人相见恨晚,徐树铮便留在了段祺瑞身边,一跟就是二十多年,成为段祺瑞最信赖的谋士与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