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十八年,国产龙芯处理器到底如何了?
我是搞软件架构的,专门研究过龙芯。性能不是关键,主要是软件生态系统支持太差了。本身选择了一个MIPS架构底层适配就很难,各种软件兼容性差,用的人少,遇到的问题也多,涉及很多公共的问题,比如操作系统、开发工具链、并行库、科学计算库、GPU支持,以及各种开源软件数据库、缓存、消息框架、虚拟化软件等。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各方面人才,还需要行业支持,更需要龙芯团队能正视差距,谦逊务实。
龙芯处理器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存在主频太低、同主频性能较弱、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龙芯处理器主要用于国防、***、航天等安全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下文具体说一说。
目前,龙芯性能比较好的处理器是龙芯3A3000,四核64位,制程为28nm,主频为1.5Ghz。根据龙芯爱好者的实际性能测试,龙兴3A3000的综合性能相当于intel的赛扬J1900处理器,单核性能相当于intel i5-7200U的30%~40%,与intel最新的处理器性能差距更大。
龙芯3处理器的主频过低,主流的CPU主频都在3.0GHz以上,虽然主频不能代表性能,但是主频过低是万万不行的,龙芯3的最高主频只有1.5Ghz。龙芯主频较低与工艺制程有很大的关系,龙芯3A3000仍然***用了28nm的制程,而intel、amd、国内的飞腾、兆芯已经使用了14nm工艺。对比intel即将发布的i9-9900ks,将***用10nm制程,16线程,5.0GHz的主频,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今年,龙芯处理器将会发布龙芯3A4000,***用14nm的制程工艺,主频为2.0GHz,差距还是有点儿大。
众所周知,龙芯***用了MIPS架构,并非主流的x86和ARM架构,而MIPS架构缺少软件生态,很多应用软件缺少针对MIPS架构的优化。在操作系统层面,系统优化不够,龙芯缺少优化的linux内核,龙芯处理器的性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CPU和基础软件的研发,同航空工业的J20等飞机及发动机的研发很类似,即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要下苦功夫,要打持久战。航空工业没有风洞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材料工业一点一滴的进步,没有数十年持续的投入和积累,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集成电路和基础软件产业也是类似。
实话,比不过英特尔和AMD。至少还差着10到20 年的差距。
国外技术封锁,我们要从无到有的进行设计制造,这不可能靠短时间砸钱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人才的积累,经验的积累,还有市场的培养,以及长期国家的投入。
没有二三十年的苦工不要随便谈超越,至少等我们新一波科学人才成长起来,超越,大概至少三十年左右。
正好最近专门用过几个国产CPU(吾是绝对顶级砖家)。说几个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用的是老龙芯,不是刚刚发布的。刚刚发布的肯定更快。
MIPS指令真精简。编译出来的东西体积小多了,至少10%以上。
跟老飞腾差不多,比兆芯快。兆芯是几个中最慢的,不知道是不是太老的原因。
比新飞腾,鲲鹏慢一些。因为这两个内核新。
飞信曾拥有5亿用户却被微信打败,中国移动投入8400万元能复兴它吗?
最近,中国移动的一则招标公告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总投资额达8400万的投资,让人觉得中国移动又要干大事了,当年的飞信造就了神州泰岳,而这次要新做的“和飞信”是不是新瓶装老酒?当然不会是!
事实上,新的“和飞信”是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落地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2014年便提出了RCS服务,这次和飞信就是落实这个RCS的,那么什么是RCS呢?全称是: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中国移动之所以大力推动RCS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是应对OTT厂商带来的冲击,避免自身拥有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价值被挤压。更重要的是,相比2G/3G时代的通信技术,4G有着质的提升,而要更好的利用自身在4G网络上的优势,拓展新的差异化服务,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数据业务,对原有业务进行一次质的升级和更新。
从产品本身来说,RCS是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了语音消息、语音通话、文件传输、音视频会议、内容共享等多种通信方式于一体融合通信服务,而其载体就是智能手机。在中国移动发布的《下一代融合通信***》中就曾明确指出,希望以终端原生的方式存在,用户无需订购业务和下载应用即可便利的使用语音、通话、短信等功能。
和飞信只是刚起步,重要任务就是落实中国移动的RCS策略,另外,中国移动有可能重启系统定制功能,进一步提升融合通信能力。
新版的和飞信已经具体以下几个功能:
通话秀:
通话的时候增加***动画,相当于QQ通话的挂件。
副号通话
就是可以使用同一张Sim卡,实现多个副号绑定,非常适用于iPhone等单卡手机,又有多号需求。
这问题其实不难答。技术值钱吗?确实值钱,但看谁来驱使技术用在何处,更主要的是以什么运营模式使用技术。
微信这种虚拟社交平台从无到有,只能诞生于腾讯这种从无到有的虚拟互联网公司中,因为这是一种基因传承,也一种时代机遇。如同中国移动的崛起一样,也是一种基因传承,更是一种时代机遇。区别在于,前者是市场赋予的基因与传承,后者是国家给予的。
作为一个实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面对互联网虚拟经济时代,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实业资产界定及其长远布局。比如,你不可能像民营互联网公司那样免费为用户提供某些虚拟服务,因为国有资产的基点就是必需保值增值,不能任由企业以资产流失为代价赠予用户,即便这种赠予以后可能会从市场上获得超额回报,但国企的机制限定了其每任领导者更多地要实现自己的任期发展目标,想不得那么远喽,更不会去承担不必要的长期经营风险。
言外之意,国企的风险机制和长远规划比之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机制缺陷,因为国企承载的是全民资产,不能轻易尝试风险经营。砸进去那么多巨资,如果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也承担不起。
而民企则不同,想想早年马化腾为了维系QQ的运营和公司生存,不惜变卖股权四处化缘,稍有不慎就会面对公司破产自身难保。但一旦出现转机,投资回报难以估量。所以微信最终能够腾飞,而飞信始终飞腾不了。
技术从来不是难题,这谁都懂,不懂可以学,还可以买,甚至可以山寨,怎么做都能办得到,但企业的运营机制与市场的契合与否才是问题的关键。即便是堆积大量的投资砸向某个先进项目,资产的属性和项目周期的弹性与市场的选择,注定了项目的结局。
至于移动如今这么做,估计他们早已完成了顶层设想和全面考虑,绝不会轻易去做徒劳无益的投资,更不会走回头路。只是目前人们暂时还看不透他们的长远目的和宏大布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