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取则取,刘禅当弃则弃,龙头凤尾的刘汉为何如此洒脱?
刘邦是一步一步靠着政治智慧拿下的江山,一句:我与士大夫共天下,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靠着士大夫稳定了天下,坐稳了江山,古代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政治智慧是最高的,所以刘邦是当取则取,不当取也取,至于刘禅,我只能说他的结局算不错的,他的情商也高,不表现出乐不思蜀,能活下去吗?
看得见的洒脱,看不不见的艰辛,看得见的成功,看不见的努力。很巧的是我也姓刘,有的时候还模仿《三国演义》里的台词,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我也是皇室之后,其实除了都姓刘,并没有什么联系。说来有点搞笑,我在大学毕业选择来陕西的几个原因中有一项就是认为这个地方对于姓刘的人来讲是块福地;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生日和西安事变是同一天,感觉陕西和我有缘;第三个原因是只有陕西的单位给了我机会,其他的地方不接纳我。
有人说取得需要能力,放弃需要智慧。刘邦的当取则取,刘禅的当弃则弃,刘秀的光武中兴,热热闹闹的搞了四百多年,我看到的除了刘邦的能力,还有四百年的传承。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的富豪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没有传承,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朝代的延续就是最大的传承,通过汉代的四百年传承,我看到了开创之功,立业之难,守业之险,败业之惑。
首先说开创之功,刘邦能够夺得天下很多人是想不到的,市井出身之人居然能夺得天下,而不是英雄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其实这个市井之人很不一般,一般的市井之徒谋的是蝇头小利,而刘邦谋的是天下人心。刘邦取得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沛县这个生产王侯将相的小县城集体智慧的胜利。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以刘邦为代表的沛县精英集团,当然还包括后来加入沛县集团的张良、韩信等人。开创之人如果没有背景基础,就要靠集体智慧了,突破阶级固化,实现改朝换代。当然大多数人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罢了。
立业之难主要体现在文景之治上,文景之治期间,大家看到了休养生息黄老之术,换一种说法也是无奈之举,对匈奴的和亲是迫不得已,对内的宽松是为了稳定局势,一切的行为都是隐忍之能的表现,战争带来的除了死亡,还有就是国家的重建过程,在这里我看到了皇帝有时候也很憋屈,从刘邦到吕雉,再到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是憋憋屈屈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守业之险我看到了汉武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了成功也看到了凶险,每一次的战争都如履薄冰,一次重大战役的失利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匈奴、南越、大宛,讨伐成功了就是汉武大帝,如果失败了就会变成民族罪人,守业之险不是谁都能承担的,汉武帝做到了,无愧秦皇汉武之名。
守业之险还要提到光武帝刘秀,没有刘秀就没有东汉的传承,王莽的出现消灭了西汉王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个乱世,刘秀力挽狂澜,将大汉的国运又延续了两百多年,其功绩堪比高祖刘邦,不过刘邦一穷二白,刘秀还算有点基础。位面之子刘秀堪,称古代帝王里难得的十全完人。
提到败业之惑,我想到了刘禅,知其不可而为之,需要的是勇气,知其不可而不为,需要的是智慧。说刘禅是个傻子,我是万万不信的,只能说刘禅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能力争,那就选择放弃,不争是一种人生态度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自知之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能力,刘禅无法改变滚滚向前历史的车轮,任何传承都会有他衰败的一天,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如何独善其身是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安乐公做到了这一点。
持续行动,百年传承,看得到的潇洒,看不见的努力,为自己加油,期待人生的潇洒和精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刘邦建立了声势浩大的大汉皇朝,实乃大势所趋,也有人为的争取奋斗创业,也全靠箫何、韩信、张良,陈平等团结一致才能兵到之处,四面楚歌,十里埋伏,暗渡陈仓等势如破竹,大局已定!
刘邦更出类拔萃,善于激励将领屯兵西楚巧计灭项羽,霸业已成!用刘邦自己的话来说:“一切都要自争取,没有轻而易举便得到天下!”
当他是亭长的时候,没人会把他放在眼里,他在聚众谋天下时人家捂着嘴巴笑着说:“一个亭长也想当皇帝,那天下人谁都可以当皇帝,”
建国那只是开始,治国才是关健,汉朝的刘家后代真有好几位善可管理国家的皇帝,尤其是“文景之治”国泰民安,汉武帝更是中兴汉室,击败吐蕃,突厥,但来到东汉后期汉献帝期间,三国鼎立,也算气数以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400年大汉也该轮到别人来做,洒脱不洒脱都是一个结果,刘禅基本上仍属刘家血统,虽然有点无能,但这是个定数,或许谁都无法改变,若命中有,诸葛亮六出岐山绝非毫无所获!
尽人事听不命,有努力不成功,没人埋怨你。
这个说法挺有意思,不过小编觉得刘邦当取则取好像没什么特殊的,历朝开国君主都是当取则取,而且刘邦也是经过多年奋战,无数血雨腥风之后,才先灭秦后灭楚再灭各路诸侯取的江山,和其它开国君主并没有太大不同。
汉高祖刘邦
至于说到汉朝400年,其实也不太准确。刘邦建立的是西汉,其实只维持了200多年就灭亡了。东汉和西汉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严格的说血缘很远,已经是另一个朝代了。因为如果把东汉和蜀汉都算作西汉的延续,那恐怕还应该把刘宋也加进去,因为虽然刘宋不叫汉,却也是汉室苗裔建立的。但历史是不应该这样算的。
不过刘禅当弃则弃确实还是值得一提的。其实还不止刘禅,东汉末代君主汉献帝刘协也可以说是当弃则弃了。因为曹魏代汉可以说连***都算不上,几乎完全不流血地完成了***更替。刘协虽然好像没有刘禅那么乐不思蜀,多少有点悲容,但总体上也是很平静地接受了失去江山的现实。安心地做起了山阳公,悠哉游哉地走完人生,得以善终。他们怎么都这么潇洒,似乎真的把江山社稷置之度外?
汉献帝刘协
不过大家在看到他们潇洒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怎么能这么潇洒?是谁允许他们这么潇洒的?其它末代君主没法潇洒是因为什么?其实只要稍微一想,就会发现,其他君主其实也想潇洒啊,只是他们没法潇洒,多数末代君主都是灭国很短时间内性命就没了。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失去皇位之后也会立刻失去生命,他还能那么潇洒地面对这一切吗?
所以在小编看来,刘协刘禅的潇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未来无可恐惧。因为汉朝还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刚刚建立的时期,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经历过太多改朝换代的残酷过程,所以新君们也意识不到前朝君主可能带来的隐患,所以还有这样的雅量,能够允许前朝君主平安地走完人生,能够如此***的还有后来的吴主孙皓。而后面的改进换代充满各种血腥,好不容易得了江山的新君们是不能允许前朝君主这种危险存在的,所以一般都会杀掉,所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末代君主们自然也就潇洒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