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以江东六郡为根基,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
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
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
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
尽管后来孙吴将此六郡中的一些郡又作了分置,但江东六郡的说法一直保留了下来。
那么,江东六郡,究竟是今天的哪些地方,为何会成为东吴三足鼎立的根基呢?
1、丹阳郡。
丹阳郡,包括了今天江苏南京、常州、无锡,以及今浙江杭州、湖州,安徽的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黄山市(只作大概位置示意,并不与今天各市行政区域完全吻合)。
所谓江东,大致上指的是长江从芜湖到南京之间这一段河道以南以东的地区。而从古代上南下北右西左东的情况来看,所以也有江左这么一个称呼。当然了,古代历史上的“江东”范围并不是固定的。
说起江东,很大程度上会想起项羽。毕竟,项羽所带的那一班士卒就被称为“江东子弟”,而且项羽在乌江亭自刎时也是因为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但是,在秦汉时期,“江东”指的是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
项羽是泗水郡下相人,也就是现在的苏北地区。要知道,苏北地区可没有大江,所以江东和项羽的出生地并没有关系。实际上,“江东子弟”指的是“吴中子弟”,而吴中则是现在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带。
到了三国时期,江东一定程度上泛指江东六郡,在原本江浙的基础上再扩张到了江西和福建。所谓江东六郡,分别指的是吴郡、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庐江郡、庐陵郡。
在孙策的带领下,孙策的势力范围从原本的会稽郡和吴郡,扩张到了扬州,也因此奠定了江东的势力范围。而且,我们现当今的江西省,很大一部分在当时是被豫章郡和庐陵郡所覆盖的。
但是,从一些相关记载来看,在汉至三国这一段时间里,还有“江南”一称的存在。
《史记·货殖列传》有载,“江南出木丹、梓、姜、桂,金... ... ”
而这个广泛的江南,指的是长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岭以北。所以,从江南的范围来看,它当时是包括江东的。而到了隋唐以后,江东的范围逐渐缩小,江南被命名为江南道。在唐玄宗时期,江南道更是被拆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以及江南东道。
到了宋代,江南东道又被改为江南东路,因为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及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对江南东路进行拆分。在当时管辖的仅是安徽***江以南,以及江西省北部的一小块地区。其中,把江苏南部、浙江部分和福建部分给分离出去了。
到了元代,以至明清时期,江东一词消失,朱元璋把元朝的江浙行省和两宋的两浙路进行拆分和重组,组成了“南直隶省”。但在清朝时,南直隶省又被改为江南省,而后又一分为二,东部被称为江苏省。所以说,到了清代时,江东早已是名存实亡,被拆分的七零八落了。
江东一词的出处有三个。《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夏日绝句》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那么历史上说的江东,到底是哪呢?江东,顾名思义,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为江左。长江在金陵以上到九江段是南北走向,春秋时期是中原进入南方吴国的主要渡口。江东文化丰富,经济繁荣。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就是表,江南因此也称为江表。两晋,南北朝时期,江东被称为江左。三国时期江东是孙吴的领地,所以把孙吴统治的地区都叫江东。
长江在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斜流,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主要指安徽铜陵以东一带,也指以芜湖为轴心的长江下游南岸,包括江北临江的滁县,***,来安等地。也就是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部地区称作江东。
所以江东是个地域概念,长江以东流域一带,都叫江东,而且三国时期的吴国土地的大部分,正好也在这一带,所以叫江东也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