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谢谢负薪映雪友的邀请!
这个问题我浏览了一下诸位的解答,感觉都非常的棒。尤其是负薪友的阐述,简直是精彩无比。咱就没必要再来凑数了!因为该说得都已经说到了,並且还进行了许多衍生,让人学到不少知识,已对杨慎有了一些了解认识。
在此我只想谈两点意见。
第一个意见,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临江仙》词,到底是作于杨慎去云南充军发配的路上,还是晚年在云南而作?据说是杨慎在去云南发配时,辗转经过湖北江陵时,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后感慨万千要求押解士兵拿来纸笔书写而作。
第二个是《三国演义》中的卷首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好像是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中引用的,还是后人评刻时加进去得?据说是清代朱宗岗父子在编辑时加入的。因为罗贯中生卒于1330~1400年。而杨慎生卒于1488~1559年。显然罗贯中在死八十年后杨慎才出世!
最后说一句话,我提出来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寻求答案以正视听。若说错了,还望大家原谅我的知识浅薄,但千万别喷我!
读一首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三大才子杨慎所作,同时也是明朝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后因皇统争议遭流放云南戍边。
对于这首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1524年,杨慎因得罪皇帝,被发配到云南戍边,他在押解的途中正巧目睹江边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煮酒谈笑,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不禁***感慨,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词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化用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比喻历史的岁月轮回,气势雄浑,悲壮豪迈。“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前两句主旨的推进,在历史的广阔沧桑中,任何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况所谓的成王败寇,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谁也比不过历史,谁也无法逾越时间。词意到此,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呼之欲出了。末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好接上文,历史的唱和,从来不缺少英雄,滚滚长江,历史洪流中英雄都在浪花中消散,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青山依旧春绿秋黄,日月依旧东升西落。只有自然和宇宙才能亘古长存,人生不过须臾,两者相比,一种雄浑壮阔之外的悲凉感也随之袭来。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作为下片的开头,是转境之语,从上片慷慨悲壮的氛围转到隐居江湖不问世事的渔父、樵夫身上。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与其去争那些终将逝去的虚幻之物,不如徜徉山水之间,过一种自然平淡的生活。这里的“渔夫”、“樵夫”其实是指退出朝堂,隐居山水之人。“惯看”一词既表现出了良辰美景的寻常,又带着一股孤独苍凉的感慨,将末句“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朋友相见的欢喜烘托的极为到位。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友相逢,不需要什么歌舞美食,只要一杯浊酒,就足够表达金兰情谊,而那些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也只不过是两人酒中助兴的谈资罢了。
这首词借历史兴衰抒发人生感慨,从悲叹时光到超然世外,展现了词人一种“谈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洁精神追求,其所述的人生况味只能意会,恐难言传。
人生短短数十载,与历史不过一瞬,与山河比,不过尘埃。与其苦力劳神一辈子,不如乐山乐水一逍遥。
知道杨慎的人可能真的不太多,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是杨慎的暮年经典之作恐怕少之又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声音迷倒了很多人,多数人以为这歌词是罗贯中所作,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曹操的作品,你若跟他们说这首词是罗贯中引用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著,很多人不相信。杨慎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一一《临江仙》明。杨慎
杨慎(1488年一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等,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等。
解缙、徐渭、杨慎被后人尊为明代三才子,杨慎翘居首席,可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三个人的人生不是一般的***。解缙19岁中了解元,20岁就当了翰林学士,真可谓少年得志,轻狂直率,落得个被贬还乡的下场。后来被明成祖朱棣重用,贵为内阁首辅,总管编撰《永乐大典》,时年35岁。正值仕途得意之际,又参与王储之争,被捕入狱,落得个被灌醉了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的悲惨终结,卒年四十七。活脱脱又一个杨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起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便是以其作为开篇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了宇宙之永恒、江水之不息、青山之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则写出了词人游历山水,将历史兴亡付作谈笑,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该词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杨慎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到底如何呢?且听笔者细细分解。自小时候起,语文老师都会说要理解诗词歌赋都要从作者的生平来理解,我们既想了解杨慎所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那便要先从他的生平来分析。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
我们先来说说杨慎此人,其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后为正德六年(1511)的状元。除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当朝内阁大臣杨廷和(后出任首辅)之子。在明朝为了避嫌,当朝大臣之子大多在科举上是没有好名次的,即便有,也会被言官铺天盖地的骂章淹没,诸如子凭父贵、私相授受、***等,例如首辅张居正和王锡爵,特别是王锡爵,儿子中了乡试第一后,经不住舆论压力,生生将儿子赶回了家,令其十三年后才参加会试。
而杨慎身为阁臣之子,状元及第,竟没有发生任何争议,大家都认为其高中状元是理所当然之事,言官也未以此抨击其父杨廷和。除此之外,杨慎、徐渭、解缙三人共称明朝三大才子,其中解缙主编《永乐大典》,其博学程度世所罕见,而徐渭,乃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多才多能,而三人之中,杨慎却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博学多才由此可见一斑。
杨慎一生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导致其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对于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好游玩,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后朱厚照不予理睬,杨慎气愤不过,称病辞官归故里。后在“大礼议”的纷争之中,与张璁、桂萼二人斗智斗勇,朝堂上争论不断,而刚愎自用的朱厚熜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以“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为名,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皇帝震怒,将杨慎处以廷杖,几乎死去,后被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