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什么?
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曹丕于公元220年接受汉献帝禅让登基,建立魏国。他对内推行九品中正制,完成北方统一;对外平定边患,与外夷修好,恢复西域建置。曹丕在诗、赋、文学领域皆有成就。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建安三曹。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文人诗传统里很特别、很辉煌的时代。
提到建安文学,就不得不提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在建安文学上的地位超过了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存世的作品很少,只有三百多篇,其中曹植有八十几篇,曹丕有四十几篇,曹操有二十几篇,占了建安文学作品总数的近一半之多,可以说没有三曹,就没有建安文学的巅峰。
三曹!
"三曹"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曹操: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多以四言诗写汉末***,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植: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说说三国曹魏的官制制度?
曹魏的官职制度的特点是将曹操时期的“外重内轻”结构变为“外轻内重”结构。尚书台的权力由最高峰开始下滑,逐渐成为最高执行机关。侍中得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同时,中书省也建立起来,历经两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正式发展成为著名的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尚书省、中书省、秘书监、九卿。
地方官制:州制度、郡制度、县、乡制度、
封爵制度
曹魏唯宗室、前代宾(指逊位后的汉献帝及其后代)所封亲王、公爵、侯爵有封地。王国置相一人,第五品,相当于郡太守。王国其余属官有都尉(掌王国捕盗、驻军)、傅(职比朝廷太傅、保(职比朝廷太保)、友(掌规谏),以上均为第六品;长史(掌王府事务)、郎中令(掌王宫内务)、中尉(掌亲王卫队)、大农(掌财物),以上均为第七品;常侍(亲王随从)、侍郎(职比朝廷门下诸郎)、家令(掌奴婢)、诸杂署令,以上均为第八品;谒者(职比朝廷谒者)、大夫(职比朝廷门下诸大夫)、诸杂署丞,以上均为第九品。公国体制比王国,但是诸官的品级均有贬损。侯国相相当于县令。
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制定爵位等次,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与都乡侯、亭侯与都亭侯、关内侯共十等爵。除了宗室封爵外,其余诸爵均无封地、也没有租税收入,史称虚封。虚封制度彻底结束了从周朝延续下来的分封制(封建制),除了西晋一度反其道行之外,此后历代均实行了虚封制度。
三国时代的魏、蜀、吴的官制,基本是东汉官制的缩影,但是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央核心中枢大权,开始由三公转向尚书台,而且从曹魏开始,官职以品级定高下次第。
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感谢邀请回答。
三国曹魏时期,在中枢机构设置上,最重要的就是中书监、尚书台和侍中三个职官机构的崛起,这为隋唐的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公
曹魏延续东汉时期的传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是属于荣誉虚衔,不管理具体事务,不参与朝政。
另外,曹魏开始,又增加了“位从公”的加官,分别是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同三公一样,也是以示显要的荣誉虚衔,不管理具体事务,不参与朝政。
录尚书事
以拥有重权的公卿担任,非常设,位同宰相。
尚书台
长官为尚书令,主管官员选举、纲纪总典、出征则以行台随从。尚书令定官品为三品,官秩为千石。属官有尚书仆射,官品为三品,官秩为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