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a是哪里的车牌?
甘肃,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为何它的军事意义如此重要?
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说法,据后世史学家考证,其实真正出祁山只有两次。更确切地说,“六出祁山”指的是诸葛亮生前与魏国的六次战争,其中包括五次北伐以及一次防御。
尽管真正出祁山只有两次,但也说明这条通路对蜀国的重要性。特别在北伐第一战,诸葛亮走的就是祁山道,他为什么要走这一条呢?
其一,穿过斜谷道,进攻郿县。斜谷道又称为褒斜道,这里有两条河流,一条叫褒水,一条叫斜水,褒水是向南流,斜水是向北流,利用这两条河流的谷地开通一条南北向的道路,这便是斜谷道。这是汉中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也是敌人防守的重点地区。这条路须穿越秦岭,不太好走,所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巍巍秦岭是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关中。
其二,西出祁山,进攻陇右。所谓“六出祁山”,指的就是这一条路。这条路比斜谷道好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得陇望蜀”的说法,从陇右进入川蜀,阻碍是比较小的,同样,从川蜀进入陇右,风险是最小的。不过,祁山路线存在一个问题,不能直接进攻魏国的心脏地带,只攻其偏远的陇右地区,隔靴骚痒,点不到敌人的死穴。
其三,走子午谷进攻长安。子午谷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路,全长六百六十里,沿途山高谷深,最是难行。这条通道距离长安最近,只需要十天便可兵临城下。长安曾是西汉首都,东汉末年董卓又挟迫献帝迁都于此,这是全国一个政治中心。攻下长安,便可控制关中,同时切断洛阳与陇西的联系。从战略角度考虑,走子午谷攻取长安,对曹魏帝国的打击是最大的。
选择祁山,与诸葛亮的用兵谨慎有关。
出祁山,根本达不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而且进攻的是偏远地区,对魏国影响甚小。可以说,兵出祁山,就失去闪击、突袭的意义,因为关西的重心是在长安一带的关中平原。诸葛亮就算占领陇右,要打到长安还早着呢,魏国完全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从容应对。
祁山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北,当地著名景点就有祁山***,此地为蜀魏争夺,蜀汉称为卤城,曹魏称之西县。
事实上历史里诸葛亮并没有六次出兵祁山,他一共有五次北伐,二伐出兵故道,五伐出兵斜谷,其余三次出兵祁山。从战略意图来讲,诸葛亮的初步战略都不是进军关中,而是打算先占据陇西之地,割据凉州,再以陇西为军事据点对关中进行西、南夹击,是一种稳打稳进的思路。
要做到割据陇西,可以利用高原地形,在东北部的街亭,东部的临渭进行阻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几乎要成功了。
魏国的军事重心就在关中的长安和郿城,陇西各郡虽有部队把守,却经常需要调动援军去增援,往往被诸葛亮打的措手不及。后来司马孚提议往上邽调派五千民夫屯田,这意味着加强当地农产收支,强化往该地区增兵的数量。到后期魏国对陇西已有严密防范,诸葛亮又反其道而行并出斜谷,这是兵法中的虚实之道。
严格来讲诸葛亮是要走祁山道,不是指祁山此地作为军事据点很重要,初入祁山道后,山势相对平缓,山间有路,直通西北方向。在西县(礼县)境内有西汉水通向北方,虽说没法用大船漕运,但是可以使用小船运粮以缓解后勤压力,故祁山道实则是有许多便利。另外斜谷道也有褒水,所以能供应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近十万之众进军五丈原。
古代战争的基础是后勤,战线越远就意味着后勤支出越多,若是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法解决,就连出兵都是一个问题。并不是说在国内存够粮草,前线就不会缺粮,主要还是补给线的问题。拥有再多的粮草,无法供应到前线都是枉然。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明代***《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都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他在民间还有很多庙,普通百姓都十分尊敬这位伟大的人。
而在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蜀汉伐魏战争中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那么这一故事是真的如此?正史上的记载也是如此?那么如果六出祁山真的存在,那么他这个这个祁山又在哪里?
其实那所谓的《三国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历史上并不是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有三次是从祁山出兵北伐曹魏,而其余的几次是借道其它的地方北伐的。第二次次出兵故道,第五次次出兵斜谷。
经过我的一番查证以后,我发现岐山就在今天的甘肃省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西起平原大堡子山,东至盐官镇,绵延50公里。但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一个问题:曹魏在东北。祁山却在西北,为什么不往东打曹魏,而且要往西呢?那么其中又有诸葛亮的何种考量?
▲***剧中的诸葛亮
魏军防守薄弱
之所以诸葛亮首先要从祁山出兵魏国是因为了能达到从西部和南部对魏国的夹击之道,而且魏国在陇西一带的兵力薄弱,而且还经常支援各地,从这里出发可以打的魏国手忙脚乱。原本第一次的祁山北伐差点成功,但是由于马谡失街亭导致了最终失败。魏国在经历了这一次的经验以后,加大了对陇西地区的防守,诸葛亮再要从此处出发攻打魏国就显得十分困难。
地势影响,补给充足
祁山地区山势险峻,两侧高峰林立,惟有中间一条西汉水通过,是谓“祁山道”。这条道路相对平坦,直通魏国国土,加上又西汉水流过,又为蜀国提供了粮草供应。古时候打战最重要的是粮草,运送粮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古代交通并不方便,多数粮草只能靠水运,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选择这条道路攻打魏国的原因。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战争,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是大型全面战争,第四次是中型区域战争,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小型局部战争。这里讲下第五次北伐。这时候的诸葛亮充分是考虑了当时的战况的,他选择斜古出兵同样也是为了出其不意,因为经过此前几次的祁山北伐,显然再从这里出发就难了。如若不是诸葛亮因过度操劳而死,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真的未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