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吃完饭要把“刷碗水”喝掉?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汉末,他于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都,以献帝名义发号施令,他削平吕布势力,大败袁氏兄弟,统一了中国北部。至于说他喝刷碗水,曹操向来主张节俭,就连临终遗言,都要求家人和部下要以国家为重。节俭治丧,殓以时服,不准用金银元宝陪葬,简单葬于西岗上,葬仪期间各地将士不得离开驻地,早晚各哭十五声,其余时间不用哭。喝刷碗水,其实很多人饭后都有这种习惯,不是曹操才有,很多人贪方便,吃完饭后,随便把茶倒在饭碗里就喝。且民间有一种说法,衣食在碗中,能吃的都要吃完,不要留下一点一滴。以前在公司做事,和工友吃饭,很多人吃完饭,直接把茶倒到碗里,也是把粘在碗里的饭菜一起喝掉,也许曹操也懂民间这种道理。喝刷碗水,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曹操虽然一身都很简朴,不过喝掉“刷碗水”这种事,如果是真的,那也是情理之中。这个“情理之中”就是曹操在长期的军事生活里养成的,不妨梳理一下曹操起兵到官渡之战后,这段时间对曹操“珍惜粮食”的习惯,影响更是明显。
(攻入兖州的黄巾军是曹操军的“第一桶金”,颍川的黄巾军却给曹操带来“屯田制”的农具和人口)
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就算没有山珍海味,锦衣玉食应该也不会少的,后来曹操又入了仕途,忍冻受饿那也不可能。不过,起兵后的曹操就不得不考虑粮食的问题了,不但曹操要考虑,所有的军阀都要考虑。但是,起兵之初的曹操因为兵马较少,粮食的需求自然还没有那么迫切,直到曹操得到“第一桶金”。那就是曹操应鲍信之邀,攻打在兖州抢劫的青州黄巾军,本来曹操的兵力不足的,还都是新兵居多,初战不利。不过,随后这支拥有三十万军队,百万男女人口的黄巾军,因为粮食不足,投降了曹操,于是曹操便拥有了根据地和青州兵,声威大震,《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略》。
不过,随后就遇到粮食问题,特别是隔年,曹操后吕布对峙在濮阳,因为蝗虫四起,两边粮食吃尽而退兵。但是,曹操因为兖州背叛,只剩下三城,粮食告尽,供应却不足,差点就投靠了袁绍。当时,袁绍派人来和曹操连合,让曹操举家迁入邺城,曹操心动了。好险,幸亏程昱知道后,劝阻了曹操。就在这年秋天,因为灾害,粮食一斛涨到了五十万馀钱,人皆相食的地步。《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很无奈,只好把新招募的官吏和士兵遣散了,所以,曹操能不珍惜粮食吗?笔者犹自记得,90年代还有长辈,吃饭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把残羹米粒,用开水洗了吃了。
(屯田制解决了乱世中,粮食的问题)
再者,曹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家,当时曹魏阵营中,粮食匮乏,曹操都养不起新的官兵了。那么,以曹操节俭的个性,再加上粮食匮乏的局面,更是会以身作则,养成珍惜粮食的惯。所以,这也是一种情理之中的事。也正是,这一时期的粮食问题严重,差点毁掉了刚刚事业气色的曹操,因此在不久后的196年,曹操听从枣祗的建议,把从黄巾军缴获的农具,人口利用起来,实行著名的“屯田制”。就在当年,在许昌实行这个制度的效果很好,获得粮食百万斛《三国志》注引《魏书》。
另外,幸好程昱当时的劝阻,否则被粮食问题逼急的曹操就举家入邺了,那日后的魏武帝还能否成为魏武帝就难说了。
谢邀。喝刷碗水并不是稀奇的事,过去,常出门在外的人,或在部队服役或在机关、工厂、学校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有这个习惯。这里你要首先弄明白所谓的刷碗水并不是什么脏水,而是吃完饭后顺便往碗里倒上半碗白开水一涮,然后喝掉。这样,碗里的油水或汤渣既不浪费又解决了长期在外生活身体缺油水和盐味的需要(过去在外闯荡生活是很艰苦的)。不瞒诸位,我就有这个习惯,我見过的人大部分有这个爱好,而且当觉得很好。曹操带兵打仗,常年奔波在外,有这个习惯一点也不奇怪。現在的年轻人没有体会,觉得好笑,回家问问你的老人家,过去是不是也有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