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太空中有人类的尸体吗?
目前而言,在外太空应该没有人类的尸体。至少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并没有相关报道,也许有一些秘密实验进行,如果发生了意外,相关机构可能也没有说明。
在已经报道的人类走向太空的旅程当中,存在着一些宇航事故,但这些事故发生在飞船发射和飞船返回的过程当中。在这些环节发生意外之后,宇航员最终都会回到地球上。
如果是外太空的环境,目前而言没有尸体存在。当然其中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目前探索的范围还不够远。
接下来,人类的目光已经锁定火星,一场火星探索之旅势在必行!如果在探索火星的过程当中有人去世,那么尸体将如何处理?直接抛尸不是一个好的决定,因为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化危机。
留在探测器上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大量未知的微生物可能会留在尸体内。目前比较倾向于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将尸体埋葬在火星,而不是再带回地球。当然这样就又带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建立火星墓地等等,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这一类的可能性。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还真没有。
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时间并不是很长,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还是在1961年,由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到现在为止也就60年的历史。
在这短短的60年间,有500多名宇航员进入了太空进行探索,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宇航员进入太空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在早期,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截止到现在,一共发生了6次严重的太空事故,造成了22名宇航员付出了生命。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任务从太空返航,人地面上的人们早就做好了欢迎的准备,然而由隔热材料的损坏,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后迅速燃烧解体,人类航天迎来了至暗时刻,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37秒之后,突然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
1***1年6月30日,“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面,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由于3名宇航员没有穿宇航服,导致他们遇难。
1967年4月24日,“联盟1号”飞船执行完任务返回地球,由于主、备降落伞均没有打开,飞船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宇航员科马洛夫不幸遇难。
没有,但是却发生过宇航员在太空惨死的例子,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有3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遇难的***。
那么,他们的尸体最后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宇航员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职业,因为世界上现阶段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就屈指可数。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宇航员在太空里发生意外,弄不好还得把命搭上。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重量。毕竟尸体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需要有人搬运。如果因为重量超标或者其他原因,空间站也不得不放弃宇航员的尸体。
对于多数宇航员来说,较为***的是,有史以来只发生过一起宇航员死在外太空的例子,而且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
其实并不是尸体不能运回地球,而是要考虑尸体的重量。此外,宇宙中还有各种射线和危险物质。如果宇航员尸体受到宇宙射线污染,也是不能带回地球的。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位宇航员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就是第一位宇航员。
加加林在1961年乘坐苏联的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太空,不过他也只是在近地轨道飞行而已。后来美国的宇航员登陆了月球表面,比苏联飞行员的探索更进一步。
虽然说因为航天事故不幸离世的宇航员不少,但是所有的宇航员都没有死在外太空,外太空并没有人类的尸体。
据统计,人类从第一次踏上太空到现在总共有21名宇航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丧生,其实大多数是美国的宇航员。
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因为计算失误,导致落地的时候降落伞无法打开,一名宇航员直接摔死在了地上;又是前苏联的某一艘飞船,设计不合理,返回时宇航员没有穿宇航服,舱门打开时气压突变几个宇航员全部死于沸血。除此之外,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太空的人,在一次飞行训练时坠机死亡。
美国的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72秒后就发生爆炸,机上的七人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解体,七人全部遇难;还有几个宇航员在地上遇难:在地上训练时,飞机的纯氧舱起火,舱门打开不及时,三名宇航员直接活活烧死,后来他们的骨灰被撒上了月球。
所以说,外太空并没人类的尸体,其实如果人类(宇航员)不幸死在了外太空,那么无论他以何种方式死亡,他都不可能再次返回地球,他只能一个人在太空中飘荡甚至是被抛入大气层烧成渣。人类为探索太空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尤其是宇航员同志们,身先士卒地用他们的牺牲为我们铺平了通往太空的道路,他们值得我们的尊敬!
非常无知的提问!马上要过年了,在你的***上绑几支冲天炮,要你的妈点火,把你发射上去,太空就有尸体了!不过,失手了,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尸体会回到地球!双击666,祝你好运!😂😁
袁隆平去世了,他的追悼会将会是什么规格?
新华社的建议是:降半旗
如果是降半旗的话,即使官方不通报是否国葬级别,但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这个规格是有多么高,一个国家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降半旗的行为实属少见。
可见袁老对于中国的意义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祈祷][祈祷][祈祷]
今天上午10点,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袁老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只有9人获得此殊荣,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给袁老降半旗致哀,并在遗体上覆盖国旗。 按照以往公开的报道,国葬还有其他的一些具体规定,比如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着程度和持续时间;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会仪式的参与规模、到场的***官员人数和级别;还有护送去的礼兵人数、下半旗天数等
永远怀念袁老先生
翻开历史,发现我们自从新中国成立来,先后共53次降半旗致哀!降半旗是一个国家致哀行为,一般来说是国家领导人或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出现重大不幸***时,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在此期间,全国各公共场所、驻外使领馆的国旗均应降到距离旗杆顶端的三分之一处以示致哀。
53中次降半旗,其中31次为国家领导人,如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人逝世;17次为国际政治人物,如斯大林、胡志明、金日成等;4次为重大(自然)灾害,分别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抗击***,1次为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三位牺牲的烈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0月1日颁布的《国旗》法中规定,四类人可以享受降半旗,第一、第二类非常明确毋用多言,第三类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和第四类为“世界和平或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如果袁隆平院士享受降半旗待遇,符合第三条,他的贡献,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杰出的贡献,此外袁隆平院士还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说明他是有“杰出贡献”,我们再看钱学森逝世后,有三军仪仗队抬棺,但没有下半旗。我国的院士共有1000多个,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和袁隆平院士同一天逝世的吴孟超院士,同样在自己的领域有杰出贡献,到底能不能降半旗致哀?我想,袁隆平院士的功绩卓著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会记住袁隆平院士,这个“杂交水稻之父”的功德像行星一样照耀大地。
其实从意义上来看已经算是国葬了!我国历史上科学院士葬礼级别最高的是钱学森,棺盖党旗,三军仪仗队抬棺,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到场!袁老与钱老都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或许考虑到袁老生前丧礼从简的遗愿,所以一切从简了。大家没必要纠结葬礼级别的高低,袁老生前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走后自然也不愿意铺张浪费、麻烦大家吧!
一个人的追悼会不在于所谓的规格。“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袁隆平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永远载入史册,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怀念他,这就是最高规格。
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这是袁隆平写给妈妈的信,我们也想借他的话对他说,稻子熟了,袁老爷子,您能闻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