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解读之利润与现金流,利润都会变成现金流吗?
利润都会变成现金流吗?答案是不一定。
我们知道,现金流量表的构成有三大类: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而利润,则是在利润表中反映。二者都能反映的企业财务情况,互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
利润的形成,并不依赖现金流,也就是说,利润与现金流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个例子,企业完成一笔销售1000万,扣除成本900万后毛利润是100万,但由于赊账的关系这1000万变成应收款,并没有形成实际的现金流入,。在当期利润表中,这笔利润已经体现,但并未转化成现金流入。如果账期到了这笔应收款如期收回,那么这100万利润就形成了真正的现金流入。而如果这笔应收款长期挂在账上没能收回,甚至会变成坏账,那么这100万利润永远也便变不成现金流。
所以,利润表只是反映当期企业的盈利情况,无法反映企业实际的现金流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企业财务报表从原来的两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到现在的三张表(增加了现金流量表)的原因。利润表可以通过财务处理进行修饰,而现金流量表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比利润表更加贴合实际。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光财务报表好看,不挣钱,那就是***。一年1000万的收入,一看现金流量表,销售收款金额年年金额较小,不足百万,再看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年年都是负数,那还有什么玩头。
利润与现金流不是哪个变成哪个的关系。既可以利润先行也可以现金流先行,长期来看,是相伴相向而行。
公司处于行业优势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或产品,多数情况下,都会现金流不错,甚至销售收款金额都会大于当期确认的收入金额。
正是其优越性,客户为了抢夺你的稀缺***,被逼也好主动也好,多数情况下,会***取支付高比例的预付款,来抢夺商机,甚至可能未来几个月几年内的产出都已经被提前预定。
公司处于行业的夹层是最难做的,供应商得罪不起,一旦断货,想要挣钱都挣不到;客户也得罪不起,一旦不买单,再大的规模,机器嗡嗡嗡,也都是废铜烂铁。所以一般都会先把收入规模搞上去,能否收到钱只能后说,这都是小企业的痛。受不了这种商业氛围只能走向小作坊,挺过去的或是贵人帮一把的,就会日进斗金。
到底是利润带来现金流,还是现金流产生利润,就跟鸡与鸡蛋的关系。符合商业规则,创造财富,不会蛋碎鸡亡就可以,不需要纠结那么多。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加想要追求漂亮的虚数据,收入净利润等,但虚不等于***,有一定现金流作为基础就可以,也不能富得流油,那是股民钱极大地浪费,资金搞活起来,流动起来,才是正道。
利润不一定都会变成现金流。
在分析企业经营情况与现金流之间关系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各项数据可以判断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是否变成了现金流,那些能够将利润转化成现金流的企业,都是实实在在赚到钱的企业。
经营活动活动现金流表中最重要的两个数据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的企业,企业入不敷出,需要靠筹钱度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等于零的企业,说明企业现金流勉强维持企业当前的经营活动,企业生产能力被大大限制,竞争力不断减少。
为了确认净利润是否变成了现金流,可以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除以净利润”来判断,如果比值大于1的话那就说明企业经营赚的钱变成现金流了,是一家经营较好的企业;如果比值小于1的话,则是一家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现金流表中另一个可以用来观察的数据就是“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个数字可以和营业收入对比。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包含了增值税,所以理想的数据应该是营业收入的1.17倍左右,不过通常来说比值超过1的都是现金流比较好的企业了。
当市场上有3000多个标的可供选择,未来还会更多的时候,个人一般扫一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估算一下每股的经营活动净流量是多少,如果不满意,比如每股现金流量相对于股价来说太少了,比如每股现金流量年度之间不稳定,基本上就不往下看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企业真正赚到的钱,这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的,你收到1元,企业就多1元,是真正赚到的钱。如果你是个开小店的商贩,你会更加有这个体验,每天数数钱罐子里面扣除进货还剩多少。但净利润来自于权责发生制,我倒不是看不起现代会计技术,只是觉得如今净利润做文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不可信。故而,就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当做最重要的指标即可。
当然,有时候你实在是喜欢这家企业,你知道他是怎么回事,那么你要找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原因。比如市政公用类企业,他们有些会通过BOOT来运营项目,造项目要花很多现金,造好未来可以通过收费回收。你确定这是真实的,你做了很多工作得出了结论,那么也可以接受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佳的事实。
还有一些烧钱的企业,那就基本可以抛弃报表了,比如马斯克的spacex,或者特斯拉,多好的理想,但是现在现金流一定不是很理想,那么投资人可以考虑忽略掉这些障碍,你就是喜欢这类科技企业,他们烧钱为了未来,现金流又如何呢?比如百济神州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他能够说明盈利。除非你抛开报表看好这家企业,那么也许你的定位就应该是风险投资人。
首先可以肯定,利润不一定会变成自由现金流。
净利润 = 经营收入 - 经营支出 - 税收
而这里面,经营收入,它不一定代表着现金的收入。在财务报表里面,你一定会看到应收账款这一项。我们俗称的赊账,只不过是,你被人家赊账了。
赊账是需要时间兑付的,这里面肯定存在着风险。
我们再看看现金流表,现金流表里面有一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这里面,记录的都是经营期间,产生的现金交易的流入和流出。
但是,我们的应收账款,明显此刻它不产生现金,所以,它在现金流表里面没有记录到。
所以说利润不一定变成现金流,这是和会计准则有关系的。
有些企业,为了财报好看,甚至把长期合同的利润直接计提到当期利润里面。这个我们就可以对照现金流表发现端倪了。甚至还有些虚增利润的,如果金额太大,而且,现金流表有没有记录的,那你就要当心了,作为老板,你没收到的钱,你敢不敢说你赚了?
入职流程线上审批要多久?
入职审批需要多久
照常招聘面试后一个礼拜内都会通知录用人选的,一周是大部分公司的录用期限
1.一般招聘流程是,人力***部门初试,如通过3天到一周内给答复通知复试,
2.复试通过一般也是三天到一周内回复,
3.如是重要岗位,还要通过公司总经理的面试,通过通知时间也不会超过上面所说的时间段的。
哪位大神能提供一个适合书法专业研究生复试的自我介绍?
各位导师、教授和考官们,你们好!(鞠躬)
我叫“艾书法”,是“神州大学书法专业”的大四学生。衷心感谢各位导师和教授给我的这次复试机会,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决不辜负各位师尊对我的期望!
我生长在一个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的家庭,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是我们“平原市”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受父亲的感染,在学习之余,断断续续地临习了颜真卿、欧阳询等名家的楷书,也临习了王羲之、赵孟頫和苏轼等名家的行书,在家父的指导下,对笔法、技法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
在大学里,通过四年的较系统的书法训练和理论学习,在笔法、技法、墨法以及间架结构、书法风格的把控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校园举办的书法大赛中曾获得一等奖,在“神州市”书画大赛中曾荣获优秀奖。
我痴爱中国书法,想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所作为,殷切希望各位老师再给我一次深造的机会,恳请各位老师现场考察我。
这是我的两幅习作,请批评指正。
再次表示感谢(鞠躬)!
各位老师好,我是xxx,很荣幸能在此与各位老师见面,我是哪里人,我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也由此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在这期间我陆续获得过一些荣誉,xxx称号等,不过我还是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次我带来了近期的两幅作品,请各位老师予以点拨。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法的路也是无止境的,因此我渴望在学习中继续深造书法专业,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谢谢大家,鞠躬
旧上海中国第一个[_a***_]皇后张织云,晚年为何在香港乞讨为生?
1927年张织云天真地抛弃了自己的事业,与唐季珊在一起两年,挥霍无度,而电影这时也从默片转到有声电影,张织云一口粤语,自然大打折扣,后来被人逐渐淡忘;唐季珊也移情别恋,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打击让张织云一蹶不振,加之她之前沾染***,从而挥霍无度,花光了所有积蓄。五十年代移居香港,她晚年以乞讨度日,于七十年代中期在香港逝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444条回答。
这一点还是著名的女强人,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说得对。
董竹君说,当时很多女人自己没什么能力,又贪恋享受,就靠出卖色相依附男人想获得荣华富贵。最终落到悲惨的下场,也是自找的。
张织云就是董竹君说的典型人物。
张织云本来是广东人,后跟随父母去上海居住。
结果父亲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张织云被迫从初中辍学,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艰难,属于普通小市民家庭。
其实,张织云有几分姿色,可以选择将来嫁给相对富裕的上海小市民,过完自己一生。
但张织云不愿意做普通老百姓的主妇,她想要出头,过大富大贵的生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是华语电影的萌芽阶段,旧上海做为当时的***中心,开启了默片时代;那是华语电影的中兴时期,影片的质量和产量齐飞;那是华语电影人的辉煌时代,优秀的演员如过江之鲫……那也是个悲情的时代,张织云、阮玲玉、胡蝶……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大都得意时大放异彩,失意后一地鸡毛……
翻开那段尘封的历史,旧上海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张织云,晚年为何在香港乞讨为生呢?
彼时,电影做为一种新鲜事物在中国刚刚得到起步和发展。如同现在电影行业要求演员大都出身科班一样,当时的电影对演员的“专业性”要求也非常高。比如,第一部华语电影《定军山》就是请专业京剧演员出演的。同时,它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因为拍电影是一件特别耗费资金的事情,所以很多家境优渥的名门望族参与投资后,其子女或者亲戚朋友就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获得演出机会。通俗点讲,当时的电影是有钱人拍的,也是有钱人演的!
可惜的是,张织云一条都不符合!
张织云出生广东番禺,家境贫寒,3岁时父亲早逝,由她的养母带着在上海讨生活。同时她也没受过很多教育,为人亦没什么主见,一切惟养母马首是瞻。1923年,“大中华”***公司在《申报》刊登招聘演员的广告,张织云养母看到后便撺掇她去报名。
当时招聘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演员把自己的照片寄到报社,如果导演看中了会通知复试(面试)。也是阴差阳错,当时数万张照片寄到报社后,照片却被一名报社记者私自拿走了!后来经过多方协调,该记者拿出了几张照片。没想到,其貌不扬、条件不是很好的张织云竟然入选了!
或许是因为张织云出身卑微,面试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或许是张织云非常不自信,面试的时候面带愁容、若有所思……然而,恰恰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别于他人的气质,最终被选上。这到底是***,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