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于3月15日-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出席并以“新能源技术变革给汽修服务领域人才供需带来的新挑战”为题演讲。
张延华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才是根本,加快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科学布局、产能扩张和销量提升,包括生产、设备、维修、配件、汽车电商等在内的全产业的人才需求将会产生巨大的缺口。其中维修服务领域体量大,又身处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张延华介绍,从整个汽修服务市场来说,我国传统燃油车维修服务规模庞大、体系健全,目前全行业约有39.7万家维修企业,能有效地满足全国3亿多辆汽车的维修保障和服务需求。千车维修企业的配备率为1.3,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总体上讲,我国维修市场供给量充足,市场结构相对合理,每年的维修业务量达3亿辆左右,其中85%以上的服务为维修保养和专业护理,故障维修频次不到1次。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车辆的故障率越来越低。
不过,他也指出,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维修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与整车市场表现相匹配。目前主要是以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为主导的售前模式和自建4S店模式提供维修服务,第三方独立的维修企业面临着技术壁垒,也很难拓展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能人员大部分来源于主机厂以及电池、电控供应商等零部件企业。
根据全国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千车维修企业的配备率为1.33,故障维修的频次为1.4次,主要故障集中在电池、电机和空调系统。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技能人员的短缺工种主要是电池检测及维护、充电桩故障维修、大数据分析、***和自动驾驶。
他透露,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维修企业技能人员情况的抽样调查,目前仅有24.7%的技能人员能够胜任电池检测和维修工作,这其中主要是电池的检测与维护。而能够对电池、电机及电控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的从业者寥寥无几。
不到5%的技能人员对***和自动驾驶有所了解,但谈不上维护。现有维修技能人员中仅24.2%取得了电工证书,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的上岗条件。从市场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还未完全普及应用,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也较少,行业从业人员也很难获得相关的技能与支持。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维修服务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不适配问题,进而带来人才供需失衡、培养滞后等难题。刚刚周主任也呼吁要重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对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一是行业性培养滞后引发新能源汽车服务技能人员的短缺。一方面,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数量不足。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达103万,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80%。
二是机制性堵点难点制约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的发展。一方面,政策的导向性还不强。另一方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存在障碍。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对知识更新和能力的转型需求破解迫切,急需校企合作破解技术难题,高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产业教授。但受政策的机制影响,校企人才还不能够自由顺畅地流动,存在一些***的壁垒。
“作为集聚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核心要素的创新新物种,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线、产品结构、用户消费、售后服务、配套支持体系方面均与传统汽车有效显著的差异,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也不能简单延用传统的方式实施维修服务。这意味着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同,我们对此要有新的思考”,他告诫。
张延华强调,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确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必须把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发挥***优势、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多方的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力争取得实效。
一是紧跟产业发展态势,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二是要在行业内培养知识优势,打牢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人才发展的基础。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四是支持传统汽车维修业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维修业务转型。五是为行业技能人才***开发搭建平台。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