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到底为何要建造铜雀台呢?
曹操建铜雀台,有二层意思。
一,功成名就,退居幕后。曹操从杀董卓不成,组织诸侯讨伐董卓开始,东讨西伐,灭了不少的集团势力,留下刘备,孙权二股力量,曹操尽管竭力要灭之,无奈力不从心而为之。
二,老骥伏枥,年岁大了,岁月不饶人。沙场上的征战,让曹操感到了疲惫和厌烦。他想找到地方休息一下,或功成身退,或隐居再战。
铜雀台,位于今天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临漳,古称邺城,为避晋朝司马邺之讳,因此城北邻漳水,而更名为临漳。
曹操官渡之战以两万大破袁绍十万人,袁绍兵败,不久病死。曹操趁胜追击,一举消灭袁氏,北方平定。
攻灭袁氏后,曹操回师夜宿邺城,夜半时分,忽见一道金光有地下升起,第二日,从地上掘出一只铜雀。
谋士荀攸进言道,昔日舜母梦见玉雀而生舜,今日遇铜雀,必是大吉之征兆。
曹操大喜,下令在这临近漳水的邺城建立铜雀台,以彰显自己平定四海之功。
史载,铜雀台高十丈,台上再建五层高楼,共27丈,按汉制尺寸,也就是高达63米,楼顶上又建一铜雀,高一丈五,神态逼真,傲视天下。台下又引漳水流入台下玄武池,可站在台上操练玄武池中水军。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的兴盛有着不解之缘。建安年间,涌现出一次诗歌史上的***期,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他们常常聚集在铜雀台,用手中之笔,写尽心中之抱负,道尽乱世民间之疾苦。
公元210年,也就是建安15年的冬天,曹操在邺城建了一座高15丈的台子,取名为铜雀台。铜雀台左有金凤台,右有玉龙台,各自高十丈,一桥相连,宏伟壮观。曹操一生简朴,为什么大兴土木,花费这么大的手笔,建造铜雀台呢?
那是在铜雀台刚刚修好的,后一天,曹操便登台设宴,大会群臣。为了增加宴会的欢快气氛,他让武官当场比武,让文官即兴赋诗,各显其才。特别是那些文臣谋士,对曹操的文武韬略,很是敬佩,即兴赋诗,无不称颂曹操的功德,更有些势力的人,称曹操应该称王称帝。对这些文官写的诗文,曹操一一审阅,止不住的点头,但却只称赞他们的遣词立意,对赞美自己功德的言辞,却不动声色。并且在看完之后,还发表了一段自我表白的言辞。
他说:"诸位大臣对我的称赞实在是太过分了,曹某愧不敢当。我刚开始做官,年纪还很轻,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名臣谋士,最多只想当个郡守,好好从政,造福百姓。为此在济南做官时,略显严苛了些,更是不怕得罪宦官。后来朝廷任命,我为典军校尉,当时也只是为国家讨贼立功,当上了一名牺牲的将军,而已,只希望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一句,汉沽西征将军曹侯之墓,我也便心满意足了,接着以后发生的事情,直到我如今当上丞相,已经未及人臣,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是现在竟有人怀疑我有谋反之心,真是妄加猜测!"
听了曹操的一番自我表白,文武百官们无不感动备至,纷纷称颂曹操,即使周公也未能比得上丞相,至于那些人的妄加猜疑,丞相更不用放在心上。其实这正是今天曹操大宴群臣的目的所在,因为当时社会上传言很多,都说他快要谋篡帝位,自己当皇帝了。他修铜雀台,是要人们以为他好像已经厌倦东征西讨,对,现在的地位很满足,开始追求于晚年的享乐了,根本无心去谋篡皇帝的位置。
曹操有两个目标,第一个人是平定四海 称帝,第二个则是建立铜雀台得天下美女(大乔 小乔)以娱晚年,此生无憾
曹操本身就特别好色,而且还喜欢睡别老婆,张绣哥哥死后,老婆就被曹操睡掉了 张绣恼羞成怒夜袭曹操,结果曹操跑掉了 典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