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的真实现状是什么?
现今中国相声界,可以划分四个类别
1,把持官方话语权,自称是新派相声演员。他们少懂或根本不懂传统相声的技法,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把持国家提供的行业资金,把持国家提供的行业资质,把持国家提供的公共演出平台,把持官方舆论宣传渠道。这些人沉醉于幻觉之中,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吹捧,自我保护。但他们对相声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作用很小,负面或反面作用很大,甚至有可能会把相声事业引向不归之路。
2,地方相声团体,有热情,有理想,有传承,有创新。但没地位,没资金,没品牌,没扶持,在市场中单打独斗,艰难谋生存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还执着于初衷和梦想。他们需要大环境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市场扶持与帮助,需要品牌的树立和培养,需要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他们正处于从业余群众社团向商业社团转变的初级阶段,需要额外加以保护和支持。
3,区域性相声团队,有能力,有经验,有胆识,有资金支持。具有一定市场份额,有 市场号召力,有品牌意识,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能自负盈亏,有发展的内动力。但这些团体往往屈从于市场的片面需求和眼前利益最大化,无心或不注重传统的挖掘和继承,所以显得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但终归是在全市场环境下摸爬滚打的民间团体,生存下来就是硬道理。
4,德云社,现象级团体,支撑着中国相声的现在和未来。但在如何做好“开枝散叶”、如何做好传承和发展、如何团结和带动其它社团,共同进步和提高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可以做的更好。
总之,相声来自于民间,就不应该人为拔高,人为打造成“高大上”的艺术门类,不能人为阻断,让其脱离生它、养它、抚育它的土壤和环境。但在如何做好回归自然、回归民间、回归市场的同时,既保护好传统,又能与时代同步,满足新时代新阶段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和享受等方面,远不是这些社团自发或自觉就能最好的,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定向扶持很重要。
可惜,现阶段这一块的工作进展很慢,阻力重重,主要来自于行业内部的不团结,和主管领导的刚愎自用。必须引起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
谢邀。
首先说从目前最直接可以看到的情况吧。小曲艺大相声已经是共识,相声作为曲艺中的一类,现在算是为整个曲艺行业树立着某种标志(或者是标准)吧。
第二,提到相声,绕不开开设相声专业(诵说类专业)的院校。这点来说,北京和天津都是很多爱好者以及从业者考取的目标。另,有业内朋友说,考北京相关专业比天津相关院校好就业。这点我没有做过调研。但是,要看到的是,不管哪里招生情况还是不错,学员的就业情况也好。等等,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是有一定影响力。
第三,专业的相声团队(团体)。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从业者是激增。连某些之前不听相声的三线城市都开始试着组织茶馆相声,这点大家搜一下,之前有票友总结了各城市的一些演出场地情况。或者去某乎看一下。收入很不平衡。有些演员一个月只有不到两千的工资,也有演员一场茶馆就是几百,也有一场商演五千。当然也有郭德纲这种超级腕,不能按单场评估了。
第四,业余爱好者。我对这类人群最感兴趣,也对这类人群最报以希望。这些人有些一场拿几十块,更多没有任何钱拿。快乐和过瘾是主要的。
综上,真实的状态就是和其他的行业一样~有好有坏,有明星标杆,也有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