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在后期连续大败?
为什么曹操在后期接连失败?因为形势不同了!当初曹操崛起时,整个天下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状态。各路军阀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这就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用朝廷的名义,逐步剿灭各地军阀的机会。
而且当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消灭了袁绍的势力后,自然就拥有了在北方的绝对优势,也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在曹操主导下,天下已经隐然有归于一统之势,曹操达到了其事业发展的顶峰。
不过,当曹操试图佂服江南时,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尽管他兵不血刃的就逼降刘琮,几乎占领了整个荆州,但却也迫使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对抗他。因此,曹操才会在赤壁之战中遭受惨败,从而使其一统天下的梦想破灭。
此后,曹操似乎开始走了背运。先是在讨伐西凉时被马超追的“割须弃袍于渭水”,虽然说最终曹操仍然打垮了马超的势力,但也够狼狈的了!
后来曹操又在与刘备争夺汉中时被刘备击败,还曾遥望江南无能为力,发出了“生子当生孙仲谋”的感叹!
再后来又被关羽逼的差点迁都避敌,这桩桩件件似乎都表明,曹操已经不复当年了,再也不能重拾昔日之威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此时曹操的两个对手——刘备和孙权,一个已经拥有蜀地的山川之险的庇护,另一个则拥有长江为天堑!
因此,刘备和孙权拥有的地理优势,成为阻碍曹操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
此外,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中大伤元气,他的军队再也没能恢复到当年的实力,而对手的实力则在增强,这也是曹操无法轻易击败刘备和孙权的原因之一。
因此,当初曹操能够一统北方,既是因其具备文韬武略,有权谋也有手段,也是由于形势有利所致;而到了后期曹操之所以无法消灭孙刘,也是由于形势变化了。曹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强者了,三国鼎立的趋势难以阻止。
总之,形势比人强!曹操既因形势有利而一统北方,又因形势不利,而不能实现其一统天下的梦想!
曹操的失败其实可以说从汴水追击董卓就开始了,前半段各种浪就消掉了自己很多绝对助力。当然主要爆发的还是在赤壁、渭南以及汉中。曹操的失败,究其根本是战略规划不到位,大局观不足造成的。赤壁之前本就靠着开挂的运气拿下了乌桓二袁,并活着回到了邺城,这本身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在公元三世纪的人,野外谋生能力都还是很有限的,那么在天寒地冻的地方“掘地数十丈乃得水”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人会在缺水三天之后就渴死,曹操当时其实就是这个状态,差点就渴死在回军路上了。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军民是有很强烈的厌战情绪的,而曹操又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统一全国,这本身就是很不理智且对所做工作缺乏概念的表现。天下大乱乃数世之祸,故天下一统不当为一世之功;老曹没有及时休养生息,把守要害,反而是继续进军南方,统一天下,所以欲速则不达,越到后面损失越大。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并不紧急且北方已连续混战近二十五年的情况下去打一个战略价值并不迫切,且士兵绝对会水土不服的荆州,这本身就是很不理智的。磨过刀的人都知道,刀不能太锋利,太锋利容易断。打仗也是,长期高密度的作战会导致士兵的厌战情绪,对民众的负担也会大很多,何况荆州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后续再解决,刘备客居于此,刘琦又占据江夏,刘琮有主体区域但性情暗弱,缺乏手段。这个地方只要有外来势力插手,就注定无法拧成一股绳,曹操完全可以在不动兵马的情况下最大化这一区域的争斗及矛盾。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操之过急地进攻荆州,结果士兵水土不服,人心不安,再加上疫病横行,最终导致了十数万的折损以及荆州的不安定。而历史上曹操下荆州,荆州不战而降。不借军事实力占优,人心向往安定的势势如破竹完成统一还干什么。战场上没几个是百分之百准备好了再开战,对手也不会任由你准备而什么都不做。曹操最根本的短板就在战略眼光和大局观了,如果他大局观好,就不会去搞什么赤壁,而是休养生息,而后平雍凉取益州。益州在手才是对长江最根本的控制。后面更是,212年不去荡平马韩,反而在年底去打什么劳什子濡须坞,错失了进军汉中的最佳时机,最终才导致无法进取蜀地,其实重要的在于,曹操是代表中央让孙权归降的。
孙权周瑜鲁肃都是成长在江东割据时代的天然独,自然不拿中央,不拿汉献帝的权威当回事,张昭这个年龄的人可是成长在大汉天子统治天下的,况且那是一个重新具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