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是都富裕了吗?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想买小轿车时就考虑怎样省油,那么告诉你,就别买了。
小轿车是消费品,不是撑面子的工具。
不论城乡,很多很多人已经把小轿车当成撑面子的工具了。
还有好多人买回车去就是告诉别人,我有车了,然后成天在家停着,真的没必要这样做。
切记,小轿车就是个代步的工具,如果你的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需要就买,如果仅仅为了面子,就别买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走向了富裕之路,现在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所以证明中国人民整体富裕了,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同志当初提出的愿望。
现在农村,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是都富裕了吗?这不能一概而论,有汽车不一定就富裕了。车有全款,贷款,当然不论是那种情况我农村的生活对比以前是真的富裕了。为啥这样说,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节俭。她说她们那个年代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就是连个柴禾都少的可怜。那是要吃没吃要烧没少,苦日难熬。到了有吃有喝时,母亲还是很节俭她说粮食钱要留后路不能一下花没吃没了万一一个不好年头来临就得挨饿。不过自我记事起,就没挨过饿钱到是缺。改革开放后,家家户户柴米不缺有了摩托三轮车那时可以说是好日子有钱人家才有。几年光景基本家家都有了,可现在摩托嫌冷三轮嫌慢开始买轿车了。不管多少钱不管是***还是全款,日子对比以前要富裕的多了。人不能竟看好的和别人比,得和自己的从前比是不是进步有了提高。
现在的农村,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是都富裕了吗?
说家家户户都拥有小汽车未免有点夸张成分在里面。在当下农村小汽车并非稀罕物,且呈方兴未艾趋势,这倒是事实,可喜可贺!
从农村现实看,生活还并未富得流油,是否应该拥有一部小汽车,笔者认为还是要理性看待,量力而行。
在农村绝大多数拥有小车的家庭还是有那么一点攀比心理在作祟,不甘居人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装门面”,这是摆在第一位的。实用,图个方便无疑屈居第二。若论富裕否,这就不好说了,钱在人家兜里揣着,不好妄论。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能选择购置,这财力上基本还是扛得住的,一般选择的小车价位也就在10万元左右的那种款型。人家有咱也有,就图个心里平衡。
农村的小汽车光鲜的表象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些许无奈,是被事情逼出来的。小伙子结婚,你得拥有一部小汽车,这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你叫人家姑娘怎么做人?小伙子今后还要在外闯世界,你得和别人一般高才是,不然你怎么混?倒是苦了老辈人,可怜天下父母心!
实话告诉你吧,农村的小汽车现象并不代表富裕,充其量也就只能算作一个温饱型家庭,仅此而已。离小康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实话实说,文责自负)
实话实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民确实是富裕了起来,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使全国大部分的农民开上了小汽车,这完全是事实。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家家户户购买了小汽车,这也是事实。但是作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只是大部分的农民购买了小汽车,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完全富裕起来,他们占时还沒有购买小汽车的经济能力,不过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也会在近几年中购买小汽车,达到家家户户都会开上小汽车。
但是我国还有少数的农村,他们只是从脱离了贫穷,只有少数人富裕了起来,购买了小汽车,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完全富裕起来,还无有能力购买小汽车。我认为这才是现在我国农村的实情。
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村农民在国家強大的发展过程中,也绝对会对那些极少数还不富裕的农村,会进一步在惠民政策上向这些农村倾斜,使这些还不是完全富裕的农村走向幸福路,也开上小汽车这才是我国农村的实情。
生活在上海的人累吗?
居上海,大不易。累是一定的。我虽是上海人,比起外地人来说不要租房,可结婚生女后,家里就显得不够住了。于是在10年左右决定再买一套房。拿出了所有的存款,父母把所有的养老钱给我,还找亲戚借了几十万,又向银行***了几十万,总算买了一套七十几平米的二手房。买好房子,记得手头全家的所有现金才五百块钱,还有半个月发工资,全家五口就在刚买来的空房子里打了半个月地铺【原来的房子出租还债】。随后两三年里,精简开支,节衣缩食,感冒发烧的小病吃点药继续上班。每月熬夜,加班就为了多赚点奖金,加班费。在上海生活五口人每月开支最多才一千五,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总算还清了亲戚的借款,家里经济也宽松了一点,孩子长大上学了。上海的学习竞争很激烈,没办法只能帮孩子报补习班,每月两三千的补习费。每天赶着如同春运般的地铁上下班,在公司每天做不完的工作,有时觉得自己还不如外地在上海打拼的人,不如意至少还可以回老家去。生于斯,长于斯,还能退到哪去?为了家人,为了将来,努力吧!💪💪💪
来上海已经11年了,当时来办的手机号码一直用到现在,也11年多了。
大四的时候通过傣妹火锅的校园招聘来到上海,那时是在杨浦区的五角场。火锅店招我们大学生,说是作为储备店长和主管的,明面上好听,不然我们也不会来呀。 那时是07年的年底,08年过年的时候遭遇雪灾封路,火车汽车都不能开了,加上过年的时候餐饮是最缺人的,所以我们就待在傣妹,没有回家过年了,当时妹妹也在上海上班,过完年去她那边玩了几天。
在傣妹待了一个月吧,包吃包住,工资900,住的环境非常差,上下铺,好多人住一起。过完年就跳槽了。后面跳到一家私企,也是在杨浦,平凉路,工资1800,不包吃住,中午有工作餐,不给买保险,后面6月份要返回学校论文答辩,就此跟老板谈工资,让加到2000,老板没同意,想着反正要回学校,就辞职了。
论文答辩完回上海,继续找工作,找了一个月,也是找到一家私企,广东人的,在闸北大统路,工资2200,不包吃住,压力山大,租房合租800,水电另外,当时妹妹也辞掉工作来我这边了,后面安排她到前同事的照相馆上班了。我们姐妹俩就这样相依为命在上海待到09年下半年,租房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资不见涨,一年就涨个一两百,后面直接辞职准备回老家合肥发展了。辞职后,随便在网上投了简历,结果一家台企让我去面试,工作地点在奉贤,当时想着郊区租房应该不贵,就去面试了,面试的经理当时还问我,去奉贤工作你愿意吗?我说愿意,我是巴不得啊。后面谈下来工资2900,上班在奉贤南桥,感觉还可以,就去上班了,就此断了我回老家的路。
再到现在我的二宝已经9个月了,在上海买房了,大宝也来这边上学了,都稳定了,一晃都11年了。
现在每每还会想起刚来上海的辛酸,日子非常苦,也没安全感,非常难容入这个城市。后面结婚后,感觉有了个支持,不再那么没有安全感了,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了,希望上海能多给我们外地人一些机会,让我们能留在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