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要说搞笑的打油诗,我推荐几首三句半打油诗。从前有个狂书生嘴贫,爱作三句半打油诗。一次他在路傍见一姑娘正在井边打水,这姑娘脚大,他随囗吟道,行走大路傍,见位美娇娘,金莲三寸长,横量。姑娘进屋告诉家人说有一狂生笑话她脚大,家人将其擒住送往县衙,以挑戏妇女之罪名投入大牢。他瞎了一只眼的舅舅去牢里看他,二人见面互相痛哭,他见舅舅一只眼掉泪,又张囗吟道,见舅如见娘,令人痛断肠,二人同落泪,三行。舅舅大骂转身离去,县令知其嘴贫,且有改过之意将他宣进大堂,教训一蕃,当堂批示,此生性狂荡,言语实无状,念其能改过,释放。
没人回答民国时期山东军阀张宗昌的诗吗?来来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这首估计大家都略有耳闻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蛤蟆吗?哈哈
幸好没有漫游全国各地作诗。
这首诗虽然打油,倒是很反迷信。
最搞笑的就是这首,既然无题,我觉得可以叫这个名字《老婆多的烦恼》。
闪点原来是玉皇大帝要抽烟,在点火。想象力倒是可以。
闪电是玉帝点火,大雪是玉帝筛石灰也就好理解了。
你确定你和张良有关系吗?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大明湖》: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
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意对偶和平仄。
打油诗不会有“鬓白只应秋练句,未老齿发早衰白"的现象发生,你无须精雕细刻,殚精竭虑,反复锤炼,也无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谋求新奇不惜拼出自己老命”,你可取長补短,吸取前人经验,吸取理言,俗语入诗,触类旁通,创造出一种清新平易通俗易懂的打油风格,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很多,现摘录几:首于大家欣赏一下。
一,胡适《致杨大鼻子》
鼻子***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
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历史渊源深,还是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历史渊源深?为什么?
你们学学历史吧!虽说今天都是大中国,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江苏不管是苏南还是苏北,都和浙江没什么关系,从春秋开始到民国时期为了上海的战斗,江浙可以说是一直在战争中度过!历朝历代为了相互融合也是相互牵制,才有了以楚制吴,以吴制越!以楚制吴才出了个江南省,以吴制越,才有了两浙路!江苏的版图基本没动过,除了后面出来的南通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是最初的移民城市,南通以罪犯充实,上海以江苏浙江两地居民充实,才有了民国期间江浙的上海之争,最后以江苏胜利上海还是归了江苏!苏南地区现在所谓的吴语其实已经是新吴语,湖州嘉兴严格来说叫新越语!这也是战争中不断融合的结果,统称吴越语系!其实也不是原始吴语和越语!你们自己去查一查中古吴语在哪里!今天苏南有的所谓河姆渡文化不是苏南自己的文化,按当时来说是侵略文化,是越人带来的,不是你自有的,这个可以参考下吴越争霸!浙江人可以以这个文化自豪,但是你苏南人千万别拿这个说话,乱认爹就扯淡了,属两浙路时不是因为你们是亲戚,而是为了相互制约用的!打个比方,你家门口住的未必是你亲戚,也可能是仇人,而那个离你八丈远的才是你亲戚!语言接近是为了好交流,打仗归打仗 还得活着不是,得做生意不是,所以语言的融合才有了今天的吴越语系!苏锡和湖州嘉兴就是融合的中心区域,所以语言接近也不完全相同,常州受侵袭相对较少,所以和苏锡又有不同!但是你们真不是亲戚,是打出来的融合!相互都受到对方的影响!
我的答复是江苏和浙江走的近。不单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主要是语言与生话习俗,在外互见很亲,都称半个“老乡”。而安徽虽早与江苏同省,但他受南京影响较大,他们对南京亲近,却与江苏其他地方疏远,似乎不搭界了。反之江苏除扬州镇江亲南京之外,其他地市都称南京为“徽京”,甚至把南京人称之为“安徽人”,似乎与江苏不搭界。因为南京的语言与习俗与安徽大致相同。可想而知南京在江苏的地位与作用了。江苏一般办事购物都奔上海,上海自然成为江苏的领头羊了。
忍不住也要说两句,有什么好黑安徽的,这三省中安徽,江苏都是两河三分,古代冷兵器时代长江是最好的防御带,所以必须有“江东”一说,皖南和苏南浙北本就一体,同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人为分割。你所说“江浙”从狭义来说是不含苏北和浙南的,浙南也是闽南语区。古代“江浙”也等同于“江东”一带,长江在安徽芜湖向北流。说古国,周春秋江南还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国,战国时小国林立数不胜数,只是说皖北近中原,皖南又处吴楚分界线战乱就多。你说的也仅仅战国这段时期,楼上有说皖和苏是双胞胎我比较认同,在中国历史近一百年前海权不重要的时候,皖和苏从地理上最接近,辖内两河三分,在中国地图上这两地相似度我说最高,皖北苏北、皖南又以芜湖为界同苏南浙北文化语言相通,皖南以安庆,黄山(古徽州)和现在的江西婺源一代又是一体。只是近代海权兴起,沿海发展快过内地所以皖,苏才差距越来越大。长三角古来就一家,以北长江沿线上海南通扬州等至皖芜湖市,南至杭州,的三角区才是最纯的长三角,皖北苏北浙南都不算。
从历史角度来说江苏省原与安徽省同属江南省。表面上看江苏与安徽二省较亲近些,另由江苏省会南京市经济也辐射了安徽,带动着与南京周边地区的安徽城市,所说表面安徽与江苏较亲近些,至少安微是这认为的。可是南京经济辐射并没有给同时江淮文化的苏北带来任何好处,也难怪苏北对南京有一些看法,同时也对安徽有着偏见。反之江苏对浙江比较更亲近,特别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吴越文化早就形成了苏南地区与浙江的生活习惯语言几乎相同,产生双方彼此容易沟通与接受。最重要的是二省私企较多彼此有着紧密合作。至少江浙二省的人均GDP相差不大,大家都在同一梯队有着相互尊重对方。中国人有个坏习惯只尊重对方富裕而较有实力的,而江苏与浙江恰恰各有优势。所以江苏与浙江二省更亲近些!
谢谢邀请!估计我也说不好。我土生土长江苏无锡,可我读书少(仅80年代本科),所以只能说说我的个人认知。
先说结论吧!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与安徽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要深于浙江。
首先,江苏是个大杂烩省,苏锡常地区,苏州、常州都曾经是府。无锡是个异类,历史上属常州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属苏州地区管辖(期间,曾一度是苏南行署区所在地,下辖镇江地区、常州地区、苏州地区、松江地区,后撤销)。所以,苏锡常地区连同太湖对岸的湖州,都应该同属于吴越文化。我记得在莫干山看过:嘉兴、湖州(习惯上称之为浙北)等地跟越国关系并不大,到是很长时期里苏南、浙北是一家(以杭城北为界)。故历史上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其次,或许是很多人认知中的一个误解,误以为“江浙”就是指江苏浙江。其实,“江浙”的真正含义是长江浙水的简称。“江”是指长江,“浙”源自于浙水,浙水包括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在安徽徽州,“江浙”就是指从长江到浙水的这个地理区域。
第三,吴国和越国并不是并列的,吴越是百越的一支,生活在苏南和浙北平原地区,相对应的是生活在山区的山越。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就是因为同属吴越文化,语言相同人种同源,所以才会有自认为正统,要兼并另外一国,所谓“相爱才会相杀”。
所以,文化上,苏南(苏锡常)会更亲近浙江。
第四,吴文化与徽州文化在苏皖两省都只占很小的比例。特别是吴文化,在江苏省内只有极个别城市继承,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有镇江和南通的小部分,泰州的极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地区被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主导。
第五,安徽的情况与江苏类似,徽州文化只占到小部分比例,甚至两个省的省会与徽州和吴文化都不沾边。因此,苏皖两省大部分地区文化都更为接近,而浙江却与江淮,中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第六,自古行政区域划分都以山川为界,苏北与皖北,苏南与皖南,以长江为界,从来就分属两个区域。直到明太祖定都南京,这才使得现在的安徽和江苏划入同一政区。
第七,明清两代,江苏和安徽甚至同为一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江南省(南直隶),时间长达500余年。虽然曾经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也短暂的组成过“两浙路”,但并入的仅仅是“苏锡常镇”地区,并非整个江苏!
顺风车司机有必要什么都听乘客的吗?
完全没有必要,顺风车并不是盈利行为,2018年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表示,顺风车和网约车是不同性质的出行,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要探索建立***部门、企业、合乘双方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交通运输部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而且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
顺风车不是营运行为,这是确定的。实际上是公益性质的,只不过要求共摊成本。所以没必要惯着。
顺风车司机没有必要什么都听乘客的。这就是我的答案。在这个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当中,不管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法理和合乎情理。
顺风车本来做的就是服务行业,按服务行业的最高标准就是“顾客是上帝”。但这个也是要在一个界定的范围之内。就像我们去饭店,去商场,都是服务行业。但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的[_a***_]。你既然选择了去接受别人的的服务,就得去遵守别人的的规定,有了双方的互相尊重,才会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不管是顺风车也好,专车也好,都是网约车平台的服务。打铁还的自身硬,作为一个网约车平台,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好自己平台的服务,规范好网约车司机的工作行为。先让自己让自己满意,顾客才会满意。就像网约车刚开始的时候,在平台申请特别容易,资料一填马上通过,司机的资质真***都是问题,也不会让司机做什么上岗考核。司机素质高低不一,经常和顾客发生***。现在好像还好多了,也在一步一步的改善。
再说,顾客。大千世界什么样的的人都有。我也跑过几年的滴滴,什样的顾客都见过,什么样的要求都有过。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好的,只要是合理的,他们都会接受。比如说,“到您要去的地还有几十米,如果我直接开到的话,挑头就很难,麻烦您走几步,可以吗?。”还有就是“我路上塞车,到您的地方可能迟几分钟”,等等一些突发的情况什么的。顾客都应该能体谅。
如果碰到那些蛮不讲理,提一些非分要求的顾客,我的做法就是直接拒绝,就是他投诉我,我也不在乎,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惯他那毛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互相理解,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什么都好说。与此同时,也希望平台能根据实际情况,多了解司机的情况,对司机在一些特殊情况多远做了解,不要一味的死板的扣分,罚钱什么的,这样治标不治本。
总之,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听乘客的,没有必要一味的什么都听。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谢谢平台的邀请。
顺便风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应相互信仼与谅解,听不听乘客的我个人认为要看是什么事情什么环境下而定。
1、乘客在上车之前应该明确地给司机说去什么地方走什么线路,这让顺风车司机好提前有个准备。乘客在上车之后,顺风车司机也可以和乘客商量走什么线路安全省时间,意见一致的话就可以安全的出发了。现在的付款方式多样化,在乘客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或者到了目的地直接把车费付给司机,其实我也经常坐顺风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就付清了车费,以免下车时,耽误时间或者是下车的地方比较拥堵,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情况是乘客与司机沟通比较好,不会造成什么误会而影响的行程。
2、有的乘客在上车之前给司机说明了目的地和所需的的车费。而在行驶的过程中,要改变线路,这个时候顺风车司机就要给乘客说明改变线路就要按打表的里程数付车费,如果乘客不听取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听乘客的,能够安全到达就好。乘客非要走改变线路很有可能是要到途中取什么东西,或者是去办什么事情,这样会造成时间上的延长乘客和司机要协商好车费的问题。发型师的过程中要改变线路这个时候。
3、有的乘客要求下车的地方是非停车点,这个时候顺风车司机就可以和乘客商量到目的地最近的、方便的地方停车,因为非停车点一个是罚款和扣分,二个是不安全,引起交通事故等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网约车越来越规范,正规的网约车都有相应的平台,我们坐网约车可以直接在平台app上面下单,说明自己的路线,相应的车费平台就计算出来了,平台就会安排就近的网约车司机去接你,通过App司机也可以看到你的线路,这样避免了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网约车司机和乘客要以礼相待诚信。网约车司机也是一份职业,我们要尊敬他们,乘客是网约车司机的客户,网约车司机应该让乘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