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滴滴平台应承担什么责任?
我个人觉得,滴滴的主要责任在于监管不力,当然,在这件事上肯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滴滴,作为一个网约车平台,其实他的职能和一般的出租车公司比较类似。
一般的出租车公司的车辆都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都是出租车公司的员工,公司对自己的员工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
作为出租车司机来说,这种恶***件一般会较少:
第一、公司有很多条款,平时都会进行宣讲,大部分司机的服务意识还是有的;
第二、公司对于司机的一些真实资料都了解,违法的话,基本跑不掉,而且出租车上还有监控等设备,违法成本非常高,出租车司机很少会这样不理智。
但是滴滴对于网约车的审核其实比较粗暴,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审核,只要提交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等资料,你就可以是一个网约车司机了。
滴滴在什么地方卡得比较严呢?
当网约车司机被投诉,要扣钱,要拿钱的时候,滴滴就审查得很严格了。
以至于,真的想好好开网约车的司机往往付出和收入不匹配,但是那些想在里面转空子的,倒是没有被很好的约束到。
滴滴平台当然要承担责任!
现在滴滴平台上不符合当地网约车法规的人和车很多,马甲车也非常多的,来的车和预约的车根本对不起来。在上海滴滴未取得网约车运营许可最大的因素就是人车不符监管要求。前段时间,有乘客约了滴滴,结果出了***,最后查出滴滴司机还是个实习期的司机,按道理根本不能注册滴滴。但是就这样的实习司机,滴滴竟然过审核了。
说白了,就是滴滴的审核机制有问题,平台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司机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注册成为滴滴司机,导致现在滴滴平台上的司机良莠不齐,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有。由于滴滴未尽到自己的审核责任,让不良司机进入到司机队伍中来,也就对乘客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监管层管理网约车平台,平台再负起责任来约束好司机,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本是一条很顺畅的环节,但是由于滴滴的不负责,这承上启下的作为给丢失了,不仅监管层无法有效监管,也无法对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乘客和司机对滴滴都怨声载道,有很大的不满不是没有道路的。
目前,滴滴已对上海监管部门表示,将调整审核机制,新注册的车辆和人员一律***用线下审核方式。这样至少可以杜绝部分人和车不符的现象,部分车辆和司机就无法蒙混过关,等于在源头把控了司机的整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潜在危害的发生。当然肯定也会增加滴滴的成本,但日常出行安全和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是件令人痛心的恶***件,一名青春韶华的空姐在滴滴打车中遭遇邪恶司机遇害,不用说,冤有头,债有主,凶手嫌疑人被缉拿归案并接受审判,依法该怎么惩处就怎么惩处。作为提供约车服务的平台滴滴,为凶手与受害人“牵线搭桥”,作为提供居间服务的平台滴滴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在事发后,也发表声明,坦承责任,“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问题是,抽象的声明承担责任,与具体到底承担怎样的责任,二者有着昭然的差别。滴滴可能承担到责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项:
一、提供居间服务必须承担的审核责任。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约车平台,有责任对推荐和安排的司机的素质、风险和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平台对推荐或安排的司机存在的明显问题或风险未尽审核的责任,那么滴滴就必须对未尽应尽之审核责任承担重要责任,如果是在法治健全的国家,类似的问题滴滴就必须承担巨额的赔偿和罚款。
为什么?因为未尽应尽之审核责任,事实上是将所有乘客置于高威胁性风险之中,没出事不过侥幸而已,出事可以被视为制度性必然。可惜中国法律对平台的相关责任约束和罚则远远不足,很难追究滴滴的此项责任。二、风险提示和防范责任。作为一家提供居间服务的垄断性的商业平台,无论怎样严格的审核也无法彻底消弭所有风险,那么滴滴还应该承担风险提示和防范的责任。具体而言,在推广和提供服务到过程中必须对乘客用户明确且显著地提示风险,并落实安排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或减少可能的损失程度。
一般来说,滴滴只要履行风险告知和提示,并落实必要之风险规避或防范措施,那么这项责任原则上就转移到乘客身上。否则,任何未尽之责任都应该由滴滴来承担。
三、对发生小概率高风险事项的经济补偿和保险责任。像题目中所述及的滴滴司机***乘客的恶***件,本质上是无论滴滴怎样努力控制和规避也无法彻底消弭和阻止的小概率意外事项。因为类似防无所防的小概率风险事项,即使技术上滴滴完全尽职履责,也应该承担部分经济补偿责任。
怎么办?滴滴什么都做了还要承担风险那不是很倒霉么?不对,乘客选择滴滴是因为信任滴滴的广告和声誉,滴滴就有责任保障乘客用户的安全。出了小概率意外***,滴滴逃不掉应当承担部分乃至大部分的经济补偿责任,如果这项责任后果太大,那么滴滴就有责任为减少此项风险的损失后果通过设计安排和购买保险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