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如何做到刺杀秦始皇后,还能逃过追捕的?
张良同学是个根红苗正的官三代,张家上面出过两个官,爹地是韩国宰相,爹地的爹地也是韩国宰相。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良同学的未来一片光明。
出意外了,韩国亡国了!张良同学成了亡国奴。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妥妥的位子,甜甜的妹子,大大的房子,就这么被咔嚓一下消失了。那总得找人算这笔账吧。
秦始皇打下了大大的江山,欠下了各国贵族的血债足以填满坑儒的那些大坑。想杀他的不止张良一个人,燕国优秀武术运动员荆轲,还有爱国音乐表演艺术家高渐离都发起过刺杀行动,但是全部以失败告终,而且个个没有好下场。
所以,每次出来,都是36辆防弹车,每次坐不同的车子,坐车的规律据说极其复杂,结合了八卦推演和紫微斗数,完全符合海森堡的著名定理:测不准定律。
但是张良不甘心,在博浪沙这里打下了埋伏。为啥到博浪沙打埋伏呢。请看地形图。
此地到处是山丘芦苇,刺杀不管成不成,都能保证全身而退。当时张良邀请一位大力士实施定点清除***,专门为秦始皇准备了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20斤的大铁锤。
要说张良的判断力是很惊人的,他让杀手袭击的专车,虽然不是秦始皇本人在内,却是他的亲密助手在里面。大铁锤击破轿子,当场格杀轿中人。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的超级智慧被后人所称赞,但他的人生却比较坎垠,仕途也比较艰险。
首先,来看张良刺杀秦始皇的轶事。
张良祖父张开地作为丞相为三代韩王效力。张良的父亲张平最先是侍奉韩末之王惠王的名臣。韩惠王去世后,公子韩安继位做了国君,张平依然尽力辅佐。但是,韩安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张平最终为抗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韩也随之灭亡。
国破家亡,从此,张良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开始隐姓埋名。他白天读书,晚上练剑,期待能报仇雪恨。后来,他明白凭一已之力凭是没办法完成报仇血恨的,于是他想到了“聘用杀手”的好办法,通过不懈努力,他找到了一个叫“仓海帮”的杀手组织。张良把重金交给仓海帮的帮主仓海先生,让他去杀秦始皇嬴政。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仓海原本就跟秦朝有仇,又接了张良的不菲金银,这笔买卖自然也就成交了。
仓海将行刺地点选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郊),这是秦始皇一次东巡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势险要,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
行刺地点落实后,仓海又从帮内挑选了最为勇猛的郑敢来执行刺杀任务。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本是以谋略名世的,后世尊其为“谋圣”,可见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介书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文弱书生,却曾经亲自筹划并动手进行了一次行刺秦始皇的暗杀行动,差点儿就要了秦始皇的老命,吓得秦始皇魂飞魄散,在秦末中原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张良因此而成为受人景仰的人中之杰。那么,张良在刺杀秦始皇之后,是如何做到逃过追捕,实现全身而退的呢?
大家都知道,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爷爷张开地是战国时期韩国著名政治家,官至丞相,他父亲张平也出任过丞相,他们家世代在韩国为官,这让他对韩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韩国被秦灭亡以后,身为贵族的张良一落千丈,国恨家仇使他内心充满了对秦国的恨,为此,他散尽所有家财,决定寻访天下英雄,广募天下高手,立志刺杀秦始皇。
有一次,他去淮阳拜见门客众多、英雄集聚的仓海君,希望他给自己推荐一个能够帮自己刺杀秦始皇的豪杰。仓海君也非常痛恨秦始皇,听说来意后,马上推荐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给张良,让他协助张良刺杀秦始皇。于是,张良秘密铸造了一个重达120斤大铁椎,然后告别仓海君,与大力士一起慷慨就道。
公元前218年,张良听说秦始皇东巡,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进行暗杀。他打听到秦始皇出巡的队伍会经过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他便同大力士一起,反复勘查地形,他看到阳县东郊的博浪沙位置优越,驰道高厚,两旁低洼,路旁植着密集的松树,易于藏身,便于下手。同时,北面就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河道边有着广袤的芦苇,行动后容易逃跑,这无疑是最好的行刺地点,因此,他决定在博浪沙下手。守候数日后,终于等到了秦始皇车队由远及近,当轩队到达眼前,张良立刻喝令大力士动手,大力士纵向一跃,
将那重达120斤的铁椎秦始皇的马车猛地一击,眼看铁椎瞬间便将车子砸了个稀巴烂,张良和大力士以为得手,赶快分头奔窜,转瞬就没入了芦苇丛中,不见了踪影。然而,实际情况是,张良和大力士砸中的,却是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原来,秦始皇的马车用六匹马拉的,大臣们的是四匹马拉的,因秦始皇多次受到行刺威胁,为了保证安全,他故让大臣的车也用六匹马拉,所以,大力士击中的是副车,而不是秦始皇的坐驾。
秦始皇听到巨响后,知道有人行刺,喝令卫队追捕,然而茫茫芦苇荡,要找一二个人,如同海底捞针,无从下手,最后,终于让张良逃之夭夭了。张良之所以在刺杀秦始皇之后,能够全身而退,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他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选择了有利于撤退的地形,最终得以逃脱。当然,他艺高人胆大,也是能够逃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