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历史渊源深,还是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历史渊源深?为什么?
江苏是一个在经济、文化上较为割裂的省份,所以你猛不丁地问它和安徽渊源深还是和浙江渊源深,肯定会引起争论。正如这个题目下众多回答,莫衷一是,证明大家各有各的说道,各有各的理论。
但如果你把江苏内部,按照经济、文化分一下,就会豁然开朗。
徐州、新海连市(即连云港市)一度属于鲁中南行署管辖,沛县、丰县、华山县、铜山县、邳县、赣榆县、东海县,均隶属于山东。所以现在网上才常有这样一个问题:
从这些争论中我们即可看出,苏北的确是和山东渊源较深的。而鲁南地区的临沂、济宁,地域广大,与苏北更无山川阻隔,路径可以直达,距离又很近,所以口音、文化、风气上,是很接近的。
苏南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经济圈,本质上是靠长江入海口发展起来的,起先是苏州、扬州的发达,随后因入海口三角洲的推进,经济中心就接着转移到了上海(情况类似于山东黄河入海口新兴城市东营,但黄河远不比长江)。然而苏南依然依靠东部近海以及长江之利,发展成了一大块经济重镇。正是怕这片区域尾大不掉,如果再和安徽划归一体,怕是有人借着这么一块地方做大,对朝廷不利,所以才进行的切割。
有钱就看不起人。
这是全人类的性格。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带的城市,往往瞧不起周遭,强行划归一体,就会形成大内斗省。苏南的当然瞧不起苏北的,浙北的也瞧不起浙南的。而当有某个地方经济近似而文化不同时,则更是争斗不休。
你们学学历史吧!虽说今天都是大中国,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江苏不管是苏南还是苏北,都和浙江没什么关系,从春秋开始到民国时期为了上海的战斗,江浙可以说是一直在战争中度过!历朝历代为了相互融合也是相互牵制,才有了以楚制吴,以吴制越!以楚制吴才出了个江南省,以吴制越,才有了两浙路!江苏的版图基本没动过,除了后面出来的南通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是最初的移民城市,南通以罪犯充实,上海以江苏浙江两地居民充实,才有了民国期间江浙的上海之争,最后以江苏胜利上海还是归了江苏!苏南地区现在所谓的吴语其实已经是新吴语,湖州嘉兴严格来说叫新越语!这也是战争中不断融合的结果,统称吴越语系!其实也不是原始吴语和越语!你们自己去查一查中古吴语在哪里!今天苏南有的所谓河姆渡文化不是苏南自己的文化,按当时来说是侵略文化,是越人带来的,不是你自有的,这个可以参考下吴越争霸!浙江人可以以这个文化自豪,但是你苏南人千万别拿这个说话,乱认爹就扯淡了,属两浙路时不是因为你们是亲戚,而是为了相互制约用的!打个比方,你家门口住的未必是你亲戚,也可能是仇人,而那个离你八丈远的才是你亲戚!语言接近是为了好交流,打仗归打仗 还得活着不是,得做生意不是,所以语言的融合才有了今天的吴越语系!苏锡和湖州嘉兴就是融合的中心区域,所以语言接近也不完全相同,常州受侵袭相对较少,所以和苏锡又有不同!但是你们真不是亲戚,是打出来的融合!相互都受到对方的影响!
谢谢邀请!估计我也说不好。我土生土长江苏无锡,可我读书少(仅80年代本科),所以只能说说我的个人认知。
先说结论吧!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与安徽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要深于浙江。
首先,江苏是个大杂烩省,苏锡常地区,苏州、常州都曾经是府。无锡是个异类,历史上属常州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属苏州地区管辖(期间,曾一度是苏南行署区所在地,下辖镇江地区、常州地区、苏州地区、松江地区,后撤销)。所以,苏锡常地区连同太湖对岸的湖州,都应该同属于吴越文化。我记得在莫干山看过:嘉兴、湖州(习惯上称之为浙北)等地跟越国关系并不大,到是很长时期里苏南、浙北是一家(以杭城北为界)。故历史上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其次,或许是很多人认知中的一个误解,误以为“江浙”就是指江苏浙江。其实,“江浙”的真正含义是长江浙水的简称。“江”是指长江,“浙”源自于浙水,浙水包括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在安徽徽州,“江浙”就是指从长江到浙水的这个地理区域。
第三,吴国和越国并不是并列的,吴越是百越的一支,生活在苏南和浙北平原地区,相对应的是生活在山区的山越。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就是因为同属吴越文化,语言相同人种同源,所以才会有自认为正统,要兼并另外一国,所谓“相爱才会相杀”。
所以,文化上,苏南(苏锡常)会更亲近浙江。
第四,吴文化与徽州文化在苏皖两省都只占很小的比例。特别是吴文化,在江苏省内只有极个别城市继承,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有镇江和南通的小部分,泰州的极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地区被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主导。
第五,安徽的情况与江苏类似,徽州文化只占到小部分比例,甚至两个省的省会与徽州和吴文化都不沾边。因此,苏皖两省大部分地区文化都更为接近,而浙江却与江淮,中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第六,自古行政区域划分都以山川为界,苏北与皖北,苏南与皖南,以长江为界,从来就分属两个区域。直到明太祖定都南京,这才使得现在的安徽和江苏划入同一政区。
第七,明清两代,江苏和安徽甚至同为一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江南省(南直隶),时间长达500余年。虽然曾经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也短暂的组成过“两浙路”,但并入的仅仅是“苏锡常镇”地区,并非整个江苏!
我的答复是江苏和浙江走的近。不单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主要是语言与生话习俗,在外互见很亲,都称半个“老乡”。而安徽虽早与江苏同省,但他受南京影响较大,他们对南京亲近,却与江苏其他地方疏远,似乎不搭界了。反之江苏除扬州镇江亲南京之外,其他地市都称南京为“徽京”,甚至把南京人称之为“安徽人”,似乎与江苏不搭界。因为南京的语言与习俗与安徽大致相同。可想而知南京在江苏的地位与作用了。江苏一般办事购物都奔上海,上海自然成为江苏的领头羊了。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因为江苏,安徽与浙江三省,本来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首先,江苏与浙江都有一部分地区处于吴越文化带地区。吴越本为一族(百越族),但又有本质的区别,也可以说曾经是两个单独的文化体系。
吴文化历史更长,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发源地在太湖流域,也就是现在的苏锡常。而越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发源地在浙北绍兴杭州一带。勾践破吴后,两种文化才逐渐融合。
(吴语分部区)
而如今的苏浙,或者说苏南与浙北,虽然语言相似,但行事风格上仍有较大的区别。浙北地区保留了较多的百越质朴、悍勇和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苏南地区则较为平和,与徽州文化的性格比较接近。其实,如今的浙北地区,古越人的比例已经很小很小了,而大多数为吴人的后裔,只是保留了越人的部分性格与习俗。而大部分越人已南迁至浙南与闽北地区,为瓯越与闽越,因此如今的浙江人和福建人“勇闯天涯”的性格极为相似。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越人南迁》资料,这里不多阐述。
而徽州文化的前身却和越文化是同宗,或者说是越文化的一个分支,直到秦汉时期才被中原文化影响。但徽州地区后期由于地理或者政治原因,与吴地接触较多,逐渐被吴人同化,然而身上的百越特质逐渐削弱,属于中原文化和吴文化的缓冲地带,自成一派。
(徽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