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在遇见刘邦之前干过什么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常出巡,一是祭祀名山大川,让大臣们将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以供后人瞻仰。二是显示自己的威武,让那些六国遗留贵族恐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出巡的车队来到了博浪沙(今河南新乡原阳县)。车队正缓缓前行时,忽然从空中飞来几个大锤,将秦始皇的坐车后面的副车砸烂了。
秦始皇大怒,命令收寻刺客,十天也没找到。
这个行刺秦始皇的人,正是张良。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秦消灭,张良变卖家产,离开老家,一心想替韩国报仇。这次刺杀,就是他认识了一位大力士,用一百多斤的锤来刺杀秦始皇。可惜没有成功。
张良刺杀失败后,逃到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才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收查。据说,在此地张良遇到了一位高人黄石公,传授他《太公兵法》。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使全国蜂蛹而起。刘邦也起兵,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的人马,在投奔楚王时遇到了刘邦,随即投入刘邦的队伍里了。
张良遇到刘邦之前的人生,比刘邦可精彩多了。
刘邦也就是当个泗水亭长,和兄弟们东游西逛,这家吃顿饭,那家喝顿酒。人家张良志向极其远大,准备刺杀秦始皇!并且不只是想想,还付诸行动了。
张良家世显赫,祖祖辈辈都是战国时韩国的***,祖父连任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到了张良这一代,他就是宰相预备役,随时准备着上手。以他的才能,肯定不会只当一朝宰相,要是寿命允许的话,三朝、四朝都有可能。
(立志反秦的张良)
但是,天下大势已归于秦,像赵、楚、齐那样的大国无法抵抗秦国大军,弱小的韩国当然也逃脱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各国贵族都对秦始皇恨得牙痒痒,张良也不例外。快要到手的宰相之位没了,他能高兴吗?但别人最多在心里骂一骂,张良是真的展开了***。
他先找到了仓海君,商量如何才能刺杀秦始皇。仓海君是东方濊国(秽国)的一名君主,濊国位于古代朝鲜半岛东部。被中原王朝视为未开化的夷人。
也不知道张良是怎么认识此人的,之后散尽了家资,弟弟死了都不埋葬,从仓海君这里得到了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60公斤)。这就是刺杀秦始皇的武器了。
(心怀忧虑的张良)
感觉张良就是一个理论革命家,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情都不成功。第一次就是博浪沙;第二次是是跟项梁讨兵收复韩国领土,都失败了。感觉就是一个理论家,看事情比较准,提意见很厉害,说到实干没有具体功绩。我想刘邦抬高张良是因为政治目的并不是他有多大功劳,毕竟张良是老牌革命家,比陈胜吴广早多了……不然凭借张良真的经天纬地之才,辅佐韩王后裔才是(实际上辅佐过,实在因为实际能力跟不上,失败了)。
另外张良编造黄石公的时候正是张良人生的低谷,钱花没了,国家和贵族地位没了,也没小弟了,只剩下自己一颗脑袋。靠一己之力行走江湖,不靠武力就要靠智力。恰巧张良脑袋很管用。
1)当初编造黄石公的时候,目的是为了行走江湖有个说法。你说你自己一肚子奇谋,怎么考证怎么辨别?仙人授书,这就给自己编了个牛逼的理由了;
2)黄石公桥上三试张良,出场的人物只有张良和黄石公,别无二人。天还没亮很明显没有其它行人,这件事怎么传出来的?肯定张良自己吹的了;他不吹别人怎么知道?而且这时候张良编段子的能力还不太成熟,恰巧这时候人们都好糊弄(连代表“天意”的谶语出场时,都是写的汉字,就没见过***文或者腓尼基文或者拉丁字母),根本不去想真***以及怎么确认是真的。
3)后来城墙底下挖出黄石,如果不是当地盛产黄石,那就一定是张良自己事先又在一个天没亮的时刻先埋下去的。过了好久风吹日晒看起来没有痕迹了,又带着大批人马跑过去挖。
4)估计张良也没想到后来他借黄石公求仙问道又逃脱了刘邦的魔掌:人家不真心求仙问道是有原因的,因为一切都是自己导演的,演演达到目的就行了,不用辣么用力:)
张良真是个人精啊。
素书极有可能就是张良自己低潮期憋出来的。张良这么牛逼又敢于付诸实践的人,憋出一本语录版的素书既简单又符合性格。张良32岁刺秦始皇,41岁时陈胜吴广起义,中间憋了9年孤独愤懑的日子,肯定是花了很多时间反思总结和读书(“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观素书全篇不是道德经解惑宇宙治国,不是孔孟讲修身养性,而主要讲识别明主、识别天时(“若时至而行”),以求达到建功立业“极人臣之位”,更加符合张良的心智追求。
张良,韩国人。自秦灭了六国之后便成了喷子,对着秦的方向喷水三百六十六次,共计一年时间,日日不戳。(恰逢闰年)
之后张良数次***刺杀嬴政,并于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付诸行动。奈何嬴政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最擅长的就是反刺杀,最终无功而返。
接下来因为长得帅加上勤劳勇敢善良守时尊重老人,得高人相赠《太公兵法》一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终成文韬武略、足智多谋的“智囊”。
公元前209年,张良追随陈胜、吴广的脚步,聚集百余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后来张良投奔景驹(农民军领袖),之后有一天逛街之时终于遇上刘邦。天雷勾动地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张良没遇到刘邦之前就干了一件事:报仇!张良是韩国勋贵之后,在秦统一六国时灭掉韩国,双方就结下梁子了,张良怀着国恨家仇,走向复仇之路。
我个人觉得张良非常聪明,韩国已经亡国,以他的体量去抗衡秦国这头巨兽很不现实,他选择刺杀秦始皇:“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找来个大力士,打造100多斤的铁锤。乘着秦始皇出游,他准备伏击,结果一锤子下去,没有砸中秦始皇的专车。相比荆轲刺秦,张良的情报工作显然做的不到位,引来秦始皇的怒火被全国通缉。最有趣的是张良在逃亡过程中,被黄石老人青睐学得《太公兵法》,这次奇遇彻底理发张良的谋略天赋。
我们现在来看这次刺杀行动,尽管以失败告终,但是已经显现出张良在谋略方年有着过人的天赋,刺杀方式、刺杀地点、甚至逃跑的后路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张良并没有放弃报仇,他选择更名换姓:“居下邳,为任侠。”躲在一个叫下邳的地方,结交游侠,他还没有死心,继续想刺杀秦始皇。等到秦末义军四起,陈胜吴广已经揭竿而起,张良也聚集了一帮人准备造反:“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如果不是刚好遇到刘邦,以张良的才能绝对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我甚至怀疑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搞不好会演变成另一个三国鼎立。也幸亏张良在“刺杀”事业上的天赋有限,没有大的建树,不然司马迁会考虑把他编入《刺客列传》,而不是汉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