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3 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6 亿元,同比+15.37%;实现归母净利润1.80 亿元,同比-26.72%;实现扣非净利润1.76 亿元,同比-27.78%。分季度看,公司2023 年Q3 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102.27%,环比+45.52%;实现归母净利润0.80 亿元,同比+83.87%,环比+14.21%;实现扣非净利润0.79 亿元,同比+83.23%,环比+20.02%。 Q3 营收环比大幅增长,消费电子回暖助力营收增长:收入端:Q3 公司营收环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1)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复苏明显,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了公司营收的上升;2)公司围绕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产品布局,持续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手订单饱满,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利润端:Q3 公司毛利率为43.15%,环比+1.60pcts;净利率为14.59%,同比-1.47pcts,环比-4.00pcts。费用端: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7%/7.88%/16.66%/-3.18% , 同比变动分别为+0.79/+2.19/+4.77/+0.81pct。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传统旺季叠加新机发布集中期, ACDC 芯片和手机领域增长空间广阔: 根据Omdia 最新报告,2023 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总计3.016 亿部,同比仅下滑0.7%,环比增长了13.4%。苹果、小米、传音、荣耀和华为等手机品牌均出现增长趋势。1)ACDC 芯片领域:2023 年上半年推出了高度集成化的ACDC 芯片,该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并导入多家品牌手机厂商。预计公司今年在适配器领域的芯片销售额会实现较快的增速。2)智能手机领域: 公司产品已进入荣耀、OPPO、小米、vivo、moto 等手机品牌,并完成直接供应商体系认证。随着公司产品不断进入各大手机品牌,消费电子的旺季以及新机发布集中期,给公司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公司今年还新导入了多条产品线,其中Charger、锂电保护产品、AmoledPMIC产品等都已经实现量产。此外,公司的电荷泵产品架构齐全,覆盖25~300W的功率范围。在80W 以上的超高功率段,公司产品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智能手机的快充渗透率以及手机充电功率都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叠加公司持续进行导入新产品进入手机快充链路,公司在手机快充业务也会维持稳健增长的趋势。 汽车市场消费回暖,汽车电子领域布局进展顺利: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高度重视的板块,公司从车载无线有线充切入汽车头部厂商并在汽车仪表、智能座舱等重点领域开展产品布局规划。根据CINNO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控CID 搭载量同比增长7.9%至约1,054 万,至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6.3%。而电子仪表盘搭载量则同比增长8.5%至约925 万,至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4%。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10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 万辆和285.3 万辆,产量环比增长1.5%,销量环比下降0.2%,同***别增长11.2%和13.8%。电子仪表在汽车上的搭载量持续上升,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叠加汽车市场伴随消费回暖保持良好势头,给公司车规级产品带来广阔的空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重点投入已取得较多研发成果,公司多款车规级新产品例如HSD 芯片、e-fuse 芯片、高性能DCDC 芯片等均已进入客户送样。汽车电子业务未来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实现新的增长。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几大市场重点布局,未来将在移动通讯、汽车电子、适配器、大众消费等领域多点开花,公司将围绕这些领域持续完善整个充电链路的产品生态。伴随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趋势,叠加汽车电子领域成果不断累积, 公司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与嵌入式芯片企业。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 亿元、3.50 亿元、4.78 亿元,EPS分别为0.60 元、0.83 元、1.13 元,对应PE 分别为73X、53X、39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汇率波动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